防止“猪周期”还需加强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仅让许多市民心生抱怨,也使养殖户叫苦不迭。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猪肉价格和普通农产品生产都面临着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价格周期波动。要减缓猪价波动,还需加强组织化程度建设。
一些养殖户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通过网络等手段,可以得到不少猪市信息,但对于全国生猪的存栏量及实时猪肉走势仍难以把握,养猪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像近期的猪肉价格下跌,就很容易造成部分养殖户恐慌。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养殖户的规模普遍不大,全国散户数量太多,导致数据难以统计,养殖的随意性比较明显,容易一哄而上。”冯永辉说,但规模养猪又面临资金、土地、环保、劳动力等因素制约。
周思然说,要想稳定生猪供求平衡,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规模化养殖和集中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肉价的稳定,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引导仍需加强。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表示,近两年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农产品周期波动现象越来越明显,而其深层原因就是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够、信息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今后要减缓或避免猪价周期性波动,需加强养殖产业化建设,并尽快建立起包括生猪存栏量、肉价实时监测在内的全国性信息系统,以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