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商贩正在运菜。随着山东、河北等地新菜上市,山西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连续第四周出现下跌,十九种重点监测的蔬菜中油菜和莴苣跌幅较大,分别达到22.76%和32.74%。预计随着未来几天山西本地菜的陆续上市,土豆、大白菜、芹菜等蔬菜的价格仍有下降空间。新华社记者范敏达 摄
何时“我们”都能不受伤?
菜价上涨,消费者难以承受,而价格的下跌同样让菜农叫苦不迭,一些人开始反思,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和“我”?专家建议,流通环节费用过大,小农经济市场适应能力弱,都是菜价不能保持合理价格的原因,今后相关部门在保住“菜园子”的同时,要加大对“菜路子”的改进。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菜农无奈承担起菜价下跌的损失,但菜价的最终售价却并不低。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卷心菜“一路走来”的价格变化情况。首先,农民一大早把菜从地里刨出来,卖给菜贩子,好的两毛一二,差的一毛四五,平均在0.2元/斤。菜贩子通过汽车把菜运到济南的蔬菜批发市场,再出售其价格就到了3毛钱。
“现在油价每升7块多,司机工钱每月上涨到近3000元,我还要跟车、装卸货,车子要保养、维修,什么都得花钱,每斤毛利没有一毛钱肯定不行。”长期从济南郊区向济南匡山蔬菜批发市场送货的李永方说。
菜到了蔬菜批发市场后还要再批发给各个菜市场的小商贩,这中间又加上摊位费、蔬菜损耗成本、人工费、装卸费,卷心菜每斤的价格至少要再涨5分钱。之后小商贩最终出售给消费者还要再加0.15元的利钱,菜价也就到了0.5元/斤。
对此,蔺栋华解释说,菜价由种植成本加流通成本组成,种植方的价格虽然下跌,但中间流通环节的价格并没有下降,所以消费者感觉也就没那么明显。如何有效改变蔬菜的销售模式,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对菜农、消费者都有好处。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农户种植存在诸多问题,其对市场、销售渠道都不能有效把握,有时只能听天由“价”,这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今后应在加大种植保障的同时,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孙继祥说。
来源:新华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