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在全国蔓延的趋势。业内人士表示,在信贷紧缩、楼市调控背景下,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同时,中小制造类企业、房地产、矿业等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民间借贷空间迅速扩大。目前仅浙江民间资本就高达万亿元,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个人之间放贷,成为民间借贷流通的主要途径,月息回报普遍在2分以上,最高的甚至达5分,即年利率60%。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小企业生存环境不乐观,半数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完成融资,能从银行贷到款的公司只有15%,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贷款基本成为盲区,很难得到银行重视。
除游荡在民间的数万亿元游资,资金富余的上市公司也开始把钱投向民间借贷业务,有的贷款收益甚至超过主业。最终能支撑起如此高额利率的,几乎只有房地产业和矿业,他们也正是借钱的大户。
疯狂的民间借贷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有报道称,曾经因高利贷泛滥而成为“宝马县”的江苏省泗洪县,在7月借贷大户“跑路”、停止付息后,出现高利贷市场崩盘情况,众多放贷人血本无归。江苏省启东市在年中出现信用社员工当高利贷掮客,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离职、逃跑甚至跳楼等情况。福建省厦门市今年连续爆出民间高利贷崩盘大案,涉嫌介入高利贷的既有担保公司负责人,还包括银行高管。
专家警告,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房地产行业死守挣扎和矿业追逐暴利。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房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民间高利贷极有可能爆发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