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限塑三年探盲区:医疗废弃物回收变身塑料袋(图)
2011-06-02 10:45:32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限塑三年探盲区:医疗废弃物回收变身塑料袋(图)

在一家生产塑料颗粒的作坊旁边,塑料垃圾堆积如山。资料图片

限塑三年探盲区:医疗废弃物回收变身塑料袋(图)

作坊里,工作人员正在冲洗塑料袋丝。资料图片

限塑3年,成效不小。全国累计少用塑料购物袋720亿个以上,塑料消耗减少180万吨。

与此同时,盲点犹存。记者深入河南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在大城市、大超市,“限塑令”执行较好,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小吃摊等地方,塑料袋尤其是超薄塑料袋大行其道。

【暗访】

医疗废弃物 变身塑料袋

近日,记者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调查发现,该县一些塑料袋加工点大量回收农药桶、医疗废物、废旧编织袋等作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制作成塑料块,再倒卖给小厂制作成各种规格的塑料袋,其中就包括主要用于装食品的超薄塑料袋。

据介绍,按照“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规定厚度,是为确保袋子结实,提高反复利用率。但为了节约成本,市面上流通的袋子很多厚度都不达标。

5月29日,记者接到爆料后赶到固始县城郊乡淮堰村。还没进村就闻到一股恶臭,臭味来自路边沟渠里的黑色污水,水中泛着白沫、鼓着水泡,沟渠旁就是稻田。

该村紧挨312国道,道路两旁是堆积如山的废旧编织袋。记者调查发现,淮堰村附近有8家回收废旧塑料的小工厂,而离淮堰村不到两公里的关庙村、陈庙村,还有5家这样的厂房,作坊附近同样堆着废旧编织袋、医疗垃圾、农药桶等回收的塑料制品。这些是各个作坊的主要生产原料。

当地村民私下里告诉记者,这些小厂都是塑料颗粒生产作坊,主要是用回收的塑料制品生产塑料颗粒,再卖给小作坊生产塑料袋。原来这些村水质清、空气好,现在,这些小厂让这里一片恶臭。

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加工厂里,负责人听说记者是来要料的,赶忙从飘着臭味的车间出来。

老板娘说,他们生产的颗粒质量过关,用清水过滤了,几乎没有杂质,客户都很喜欢。“只要点火开开机器,三天三夜能生产10多吨袋子。”

这些塑料颗粒,是直接由编织袋粉碎后的塑料条条,经过机器高温后加工而成的。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小型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厂,生产工艺流程是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进行切割、粉碎、清洗、脱水,然后送入造粒机加热熔化、冷却、切割后,生产出成品塑料颗粒。其中,编织袋、饮料瓶、医疗垃圾等主要用来生产塑料袋,油桶、化工桶等则用来生产塑料板凳、塑料筐等。

该加工厂的负责人叶老板说,无论是白料还是混料,都能做各种塑料袋和食品袋,只是白料生产出的塑料袋颜色比较纯,是白色的,好卖,所以白料价格比混料贵。

叶老板还透露,他们附近小工厂生产的塑料颗粒,大部分销往浙江温州,都有固定的客户,还有一小部分销往安徽。

另据当地的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小型塑料颗粒厂一无环保审批手续,二无任何污染处理设施,有关部门偶尔来检查只是罚款。

河南省科技厅专家组成员、郑州轻工业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副教授刘东亮介绍,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食品级的PET(常用的塑料原料)容器必须用全新原料制作,PET废料二次熔化甚至多次熔化后,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有可能会致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纪念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广州向区县下放64项事权 规定不得自行收权
国家发改委: 绝不允许拉限居民生活用电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