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利益链条不断拉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制售假酒已经形成了制造假冒商标、假冒酒瓶盖、收购贩运高档空酒瓶、餐饮酒行销售等多个环节参与的灰色利益链,而且随着参与环节的增多,根除制贩假酒的难度也在增大。
“低成本、高回报是白酒造假、售假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海口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陈晓昆说,虽然假酒窝点投入很少,但是其生产能力和利润却非常惊人。造假窝点平时只有一到两个工人,全手工制作,平均3分钟灌装一瓶酒,两名工人每天可以灌装近200瓶假酒,一个月的产量近6000瓶。
陈晓昆举例说,一瓶假冒茅台酒包括原材料、房租、人工、收购空酒瓶等费用,生产成本不足200元,但制假者往往以700多元的价格卖给饭店、酒行,利润极为丰厚。
此外,据记者调查,酒店将顾客遗留下来的高档酒瓶,收集后卖给收购酒瓶的商人,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在海口市金龙路一家酒店做服务员的小符说,酒店经常“培训”服务员,防止打开酒瓶时损坏了防伪标识和酒瓶。为了尽量减少酒瓶的损坏,服务员也会小心翼翼地开瓶。“酒价越高,酒瓶的回收价格也就越贵。防伪标识没有损坏的酒瓶可以卖100元左右一个;防伪标识稍有破损,回收价也在70元至80元。”记者询问能否见见收购酒瓶的人时,她撇撇嘴说:“酒店和收购酒瓶的人有固定关系,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记者了解到,各种高档名牌酒瓶中,茅台酒瓶最好卖。部分中高档饭店每个月能卖出近百个高档酒瓶。记者询问酒瓶被买去做什么时,一位姓林的饭店大堂经理笑笑说:“大家都心知肚明。”
为谋取暴利,许多饭店、酒行纷纷充当起假冒高档名酒销售的“帮手”。犯罪嫌疑人、德隆商行老板吴某说,各类高中档酒都以餐馆、酒楼、酒吧及KTV消费为主,而且这些场所越高档,高档酒的消费量就越大。
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瓶假的“五粮液”从造假者处购买价为300元,销售给顾客的市场价为780元,酒瓶包装还能赚150元,那么每瓶假酒的纯利达到了630元。在如此巨大利润的驱动下,假冒高档名酒理所当然成为饭店、酒行的“香饽饽”。
此外,制作条形码和防伪标记的人,也在整个制假环节中赚得盆满钵满。陈晓昆说,在查处的各类酒类造假案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外包装已无法断定酒的真假,假冒的防伪标识虽然有瑕疵,但普通消费者很难用肉眼辨明。据此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交代,贴到酒瓶子上的标记,40元钱一套,大部分从广西和广东两地运往海南。
打防结合根治假酒乱象
假酒泛滥无疑对正常的酒水生产、销售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严重威胁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业内人士认为,为制止暴利驱使下制贩假酒的案件屡屡发生,执法部门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更要打防结合,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大经济惩罚力度进行综合治理。
参与侦破此案件的民警谭贵强说,要加大追究制假者刑事责任的力度,才能保持对造假行为的威慑力。他表示,公安部门在办理此类案件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执法难题。比如说,我国刑法中规定,销售额5万元以上才能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但是造假售假者为了逃避处罚,从来不记账,以免被执法部门累加经营额。因此,执法部门很难取得造假者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力证据。
“回收酒瓶本身并不犯法,因此无法切断这个环节。”海口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侯亨浪说,海口市每年都会破获一些制造高档名酒的黑窝点,但由于酒瓶回收环节始终无法根本治理,因此也难以彻底根除制贩假酒的根源。他建议,有关部门应从高档酒瓶这个源头进行管理,堵住造假源头,是一个最现实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的根本方法。
“无论是食物还是酒水造假,都必须受到严厉制裁,不能给造假者以任何侥幸。”长期关注消费品领域的海南省政协委员代红说,打击力度不够是假酒案难以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政府相关执法部门总是习惯于高强度地“管一阵”,没有形成制度性的长效机制,难以走出“不管就松”的怪圈,只有长期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才能遏制日益猖獗的造假行为。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