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非公经济领域腐败滋生 “内鬼”现象并非罕见
2011-04-28 08:59:16      来源:浙江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腐败潜伏在民企

长久以来,因为社会普遍关注党政部门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腐败,民企内部的腐败问题,一直出于晦暗不明的状态,被人称为“被遗忘的角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揭开了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之一角。他提出,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受个人私欲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业务外包、财产管理、职务消费等环节中,挪用或私分企业资产、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日益凸现。

事实上,民企内部出现“内鬼”,这种现象并非罕见。在温州,一家知名食品连锁企业遭遇了数目巨大的假提货券案,不法分子印制大量假提货券,在调查之后,发现营业员在利诱下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将假提货券销售给顾客。查获的假提货券价值高达五六百万元。有20多位营业员卷入假提货券案件。

民企“内鬼”的手法巧妙,甚至有时候,企业主“被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

“在民企内部,直接打财务的脑筋,很容易被发现。”一位知情人说,民营企业主毕竟是自己摸爬滚打过来的,人很精明,对钱财也看得很紧,即使有人一时得手,也会很快被发现。

直接进财务的钱被“偷走”,往往预示这家公司有很大的管理漏洞。例如,永嘉某鞋企行政部员工金某因多次假冒公司高层签字虚报款项,落入法网,并被判刑7年。

对于民营企业内部一些腐败行为,企业主即使知道了,往往出于面子,顶多把钱追回,叫犯事者走人,一般不会报案。这也助长了非公经济领域的腐败滋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对话人:记者 富子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陈君石 如果两国依据各自标准都无法解决争端,就按照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62年成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来解决。>>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所有食品经营者将建安全信用档案
工商部门将给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安全信用档案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