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公司对部分话费设立“有效期”,许多消费者因此遭遇“吞钱”、停机,这个规定是否违约?
为这个问题,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后的第二天,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刘超捷与中国移动徐州分公司对簿公堂。
合同之外的“霸王条款”
2009年11月24日,刘超捷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的矿大南湖营业厅办理了一张“神州行”手机卡,开通了“月最低消费10元,长话一费,当日生效”的套餐。但刘超捷在2010年11月7日要打电话时,突然发现该卡已被停机。
但奇怪的是,他并非因为欠费被停机。他在7月5日,通过中国移动官方网站用银联卡网上充值过50元,被停机时,账户中尚有余额11.70元。
这是怎么回事?他到移动营业厅一查,才被告知,这张卡已经“于2010年10月23日因有效期到期而被停机”。
中国移动的话费有效期是指除“全球通”用户外的众多服务,在充值固定金额的话费后,该话费可以在规定的固定时间段内使用,超过这一时间段将会被停机。由于不用支付某类固定的月租费用,移动神州行及联通如意通、长市卡等预付费手机号都涉及话费有效期这一问题。在江苏、浙江等地的移动公司,都有这方面的规定。
在刘超捷之前,已经有许多移动用户因此陷入了被不断“吞钱”的困境:一边不得不往里存钱,一边话费却“淤积”得越来越多。
“当初办理的时候说没有基本月租,只有一个月6块钱的来电显示,我预存了80元话费,本以为可以用一年的,结果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停机了,原因是话费有效期到了,要再交话费激活。后来,我就这样一直交下去,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不仅没有节省话费,反而要每个月拼命想办法花掉。”“神州行”用户陈先生说。
有用户采取的方法是每次10元、15元交话费,避免被多“吞钱”,但有效期却更短,仅10多天,因此,几乎每个月都无法回避停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