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认证,是出于一种虚荣心”,小康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多点人关注自己,希望自己能制造更多的话题,希望尝尝当‘意见领袖’的感觉,哪怕只是在网上。”
但这种刷出来的粉丝,真的能吸引更多人来“围观”吗?暨南大学新闻系专门研究网络传播学的曾凡斌老师告诉记者,网友都有一种群聚效应,当看到某人某事关注的人特别多,就会有兴趣跟着过来看一看。“假粉丝”会渐渐吸引“真粉丝”。
同时,对于商家来说,刷粉丝加认证有无限商机,群邑集团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合作发布的《2010年微博调研报告》显示,相比博客、BBS、即时通讯、购物、分享等其他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信赖度,微博的信任度最高,并且,83%的用户表示在微博中可以接受发布有关产品和品牌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微博更有网络化口碑营销的先天优势。
专家解析
滥加V透支网民信任度
对于为了虚荣“刷粉丝”,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尤红表示,这种行为在心理学来说是寻求一种重视感,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也可以说是满足自己的权力感。尤红建议,与其在网络上刷粉丝,不如在现实生活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努力工作,争取业绩的突破,从现实生活中得到这种重视感。
而商家出于推广目的“刷粉丝、买认证”,却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伤害。一位开网店两年、后来转向微博做推广的商家向记者表示,滥加V的后果就是网民对V用户信任度下降。
曾凡斌表示,尚未有法律法规监管类似网络欺诈行为,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各大网站在市场上与同行的竞争中,不断优化自身来清理这些行为。此外,通过非政府组织、民间力量,例如网络协会等进行监管,也是一条路。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