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黄奇帆17日在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作总结讲话时指出,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是一次谋划和运筹未来五年规划的重要会议,总结了“十一五”,谋划了“十二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重庆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更加全面。熙来书记的报告,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与民生导向发展道路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工作着力点以及基本方法,让人深受启发。市委的《建议》符合中央精神,紧扣重庆实际,体现了时代要求,顺应了群众的期待,是编制重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只要按照市委决策部署,狠抓落实,重庆一定能够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总的指标上留有余地,在部分单项指标上不留余地,这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西部开放高地的战略要求
黄奇帆说,市委《建议》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的主线和主题。大家讨论中说,“十一五”期间全市GDP的平均增长率是14.8%,今年1—10月份增长率在17%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好像建议提的“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5%的指标低了一点。之所以定这个目标,市委是有考虑的。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货膨胀、物价指数平均会有3%甚至更高一点,如果我们每年按12.5%不变价的增长,再加上物价指数3%,绝对值就有15.5%以上,这样实际上五年翻一番,从现在的7800亿变成1.5万多亿,人均4000美元变成人均8000美元,这件事一定能做到,既然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一定把这个指标写得更高,使大家用更多精力考虑民生,考虑城乡统筹,考虑改革发展等其他问题,也体现科学发展观不唯GDP的概念;另一方面,有些指标不怎么留余地,甚至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实际上体现了市委的决心、要求、发展方向。比如说,在开放指标上,我们提出今后五年利用外资500亿美元,每年100亿。今年实际利用外资60亿,明年会有80亿,2012年会达到100亿,今后5年平均每年100亿是可能的。目前,我国一年吸引外资900亿美元,五个沿海大省一般都在100亿以上,如果地处内陆的重庆能达到100亿,就进入一线俱乐部。我们在总的指标上留有余地,在部分单项指标上不留余地,这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西部开放高地的战略要求。
在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一圈两翼差距”问题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小康目标
黄奇帆说,增长极、经济中心、金融中心都有一系列高要求的指标,经过测算,按现在的发展状态,我们认为尽管有难度,但还是有把握实现的,最难的是城乡统筹、全面小康。“全面小康”要求城乡差距要缩小,比较均衡地发展,“城乡统筹”也是这样的要求。锦涛总书记“314”定位是辩证的两个指标体系,一是增长极和经济中心,这是大都市发展的基本逻辑,但是全面小康、城乡统筹和增长极、经济中心放在一起,就形成互相约束的条件。能体现“城乡统筹”、“全面小康”这两个定位目标最核心的指标就是缩小三个差距,我们叫“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一圈两翼差距”,市委在这个问题上下了狠心,下了决心,提了很高的要求。
在缩小“贫富差距”上,要求基尼系数“十二五”下降到0.35,我国现在的基尼系数是0.43,这是个极高的目标,在全国各省中是最小的;在缩小“城乡差距”上,提出城乡居民收入2.5∶1的目标,原来是3∶1;在缩小“一圈两翼差距”上,也提出要从现在的2.2∶1下降到2∶1。都是比较高的指标。
总的来说,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是等到先富再平均,先两极分化再缩小差距。我们现在就是想用5年的时间,在较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模式转变,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消费、民生拉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重要转变
黄奇帆说,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还体现在拉动经济的方式上。过去五年,重庆经济一般投资拉动占60%—70%,消费拉动占30%—40%,出口拉动甚少。我们提出,“十二五”投资拉动要从60%—70%的比重下降到30%左右,出口将大大提高,力争到2015年当年进出口达到1000亿美元,比今年100多亿美元翻三番,涨8倍,使出口拉动占到15%—20%。同时,消费拉动也逐渐从原来的30%提高到40%左右,这样,重庆的经济拉动40%靠消费拉动,30%多靠投资拉动,20%多靠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要转变。
黄奇帆说,市委提出“十二五”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在《建议》里写了很大篇幅。一般大家讲到民生,主要表现为政府多拿一点财政收入为老百姓、为困难群体、为农村多花点钱,这只是一方面,其实全社会都要围绕民生进行经济的投入产出循环,这才是民生发展之路的重要特征。企业家们要从民生发展中看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市场需求,然后进行发展,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
黄奇帆说,抓民生不光是支出,同时也是拉动经济的过程。今年,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定了“十大民生”工程。比如公租房建设,1—9月份开工了13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这些房子总投资300多亿。今年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全市房地产投资、销售量呈萎缩态势,商品房建设比往年少了几百万平方米。但公租房开建了1000多万平方米,公租房和商品房都是房子,一样拉动经济。同时,这1000多万平方米公租房明年投放出来,可以让60万老百姓居住,这批老百姓原来是不消费房地产的,一旦有房子住了,装修、买家具的钱会有,会启动一块原来没有启动的市场。户籍制度改革也是这样,农民工有户籍之后,逐渐养成城市消费习惯,而城市人群消费一年至少比农民多1万多元。另外,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也是如此,一个微型企业能带动10-20个人就业,如果有3万个这样的企业就会带动60万人就业。
这些都属于和民生有关的扶持政策,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在扶持的过程中既拉动经济,又能减少贫富差距,同时能提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