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建党90周年>全国道德模范
王树先:回到家乡要放下原来的干部架子 做能做的事
2010-06-25 10:31:44      来源:中央文明办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人物小传

王树先,中共党员,1932年5月出生,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村民。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1964年复员回乡后,曾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烤烟技术辅导员。2006年6月18日,他先后在洪水中救出18名群众,最终因体力不支而牺牲。

“树先呀,老姐姐又来看你了。“2007年9月18日下午,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孤寡老人吴桂英跪倒在一座坟前,“想起你,我的心就好痛呀!”

坟里,掩埋着里兴村的老党员王树先。

人生绝唱:义无反顾冲入洪水救乡亲

2006年6月18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突袭永定县。平日里不过几米宽、温驯的里兴溪,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受惊的野马,陡然暴涨,溪面宽过数丈,嘶吼着直扑里兴村。此时,里兴村的400户、1800多名村民,还都浑然不知,沉睡在梦乡。

清晨5点多,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的王树先,走出家门,看到眼前的情景,心知不妙。他一边叫起68岁的老伴黄兰珍,一起紧急清理村里的排水沟,一边扯开嗓子向四下里高喊:“山洪来了,大伙快往山上跑呀!”

王树先的喊声惊醒了全村人,面对着转瞬间便已没膝的洪水,慌乱的村民跌跌撞撞奔向后山。在王树先和随后赶来的村干部指挥下,第一批村民安全转移到后山上。当他们组织第二批人转移时,原来的道路已是一片汪洋,已被洪水完全浸泡的“笃庆楼”和“汉兴楼”两座土楼,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两楼中132名村民多数跑了出来,可还剩下18名老弱妇孺。

74岁的王树先奔波了1个多小时,早已筋疲力尽,听到群众呼救之声,他却毫不犹豫,又一次冲入洪水,果断地扳断一楼的窗户,跳出窗外,一手抓住窗框,一手把人拉出来。一个、两个……最后才是自己的老伴和孙女。洪水已经漫到了脖子,当看到另外一座土楼还有3位老人在呼救,他想也没想调头游去。

突然,一股巨浪扑过来,奋力救出了18名乡亲早已体力不支的王树先,再也没能支持住,消失在了汹涌的洪水中……

直至第二天中午,乡亲们才在永定河城郊乡东溪河段找到王树先的遗体。悲痛欲绝的村民们一遍遍呼喊着他的名字,老人却再也无法答应了。

此次洪灾中罹难的4个人,除了王树先,还有他的侄儿、侄孙媳妇以及出生还不到百天的曾孙。

本色不改:默默一生不辞劳苦为乡梓

王树先出身贫寒,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剿匪斗争。1953年起,他先后驻扎福建同安大嶝岛和连江黄岐半岛,和战友们一道披荆斩棘,风餐露宿。13年军旅生涯中,他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受师团营嘉奖多次。

1964年,王树先以营级参谋的级别告别部队回乡。当时,组织上准备给王树先分配工作,可他决定回乡与乡亲们一道改变家乡面貌,并把复员费都用于村里的生产和发展。他在一本抄写工整的《自传》中写道:“回到家乡要完全放下自己原来的干部架子,做一切能做的事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部队的大熔炉,不仅锤炼出王树先的一身正气,更培育出他对群众、对家乡的浓浓爱意。他任生产队会计,一干就是11年,做过的账目清清楚楚,没出过一笔差错。

他有5个孩子,生活困难,但领救济时,总是想到更困难的群众。1975年春,支部书记王淮喜特意留了50公斤回销粮指标给王树先,王树先照样是那句话:“村里比我困难的群众还很多,这粮应该给他们。”

王淮喜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村里干的修村道、建水库、盖学校3件大事,动情地说:“没有树先,这些事都做不起来。”当年修村道要穿过王姓祖祠,村小学又要建在祖祠旁,许多王姓族人认为这会破坏风水。王树先挨家挨户做通了同宗父老兄弟的思想工作。

部队生活使王树先见多识广,当年就是他第一个在村里率先引进抽水机灌溉,率先办粮食和米粉加工厂。为了能给乡亲找到致富门路,王树先还自费到广东学习烤烟种植,回来后一边继续刻苦钻研烤烟新技术,一边主动担当村里的烤烟技术辅导员,把学来的技术,手把手地无偿教给群众。看到乡亲们经济困难,他又垫资为他们买来烟苗、联系销售。

随着王树先种烟技术的不断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外乡人跑来要高薪聘他。王树先却说:“需要指导什么你们尽管问,钱我是一分不要。”看人家不信,他二话不说背上行李,就和他们坐车去福建连江、广东大埔为当地的烟农无偿传授种、烤烟草的技术。

老当益壮:热心公益春蚕吐丝丝不尽

“要不是他把我背出来,我早没命了!”提起王树先,吴桂英老泪纵横。

吴桂英50多岁时失去了丈夫,近30年来,王树先就像照顾自己的亲姐姐一样照料着她。生病了,给她喂饭喂药;天冷了,给她添衣添被。每天早上,王树先的头一件事,就是先到吴桂英家敲敲门,听到叫醒了才放心离去。

改革开放后,王树先不再担任村干部。按说凭着自家相对殷实的家底,原本可以颐养天年,可是面对着渴求致富的村民们,他却更加忙碌了。甭管大事小事,只要是村里的公益事业,事事都少不了他,事事他也都当仁不让,主动张罗。

2005年12月,王树先的侄子拿出1万元钱给他,想让他翻修一下自家的旧房子。王树先却拿着这笔钱,自己又掏出2000元,再让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寄来500元,合在一起捐给村里,“把村里的桥修起来。我年纪大了,挑不动石头了,带头捐钱、挑沙还做得到。”在他的带动下,不到半个月,一座投资近3万元的桥终于在春节前修通了。这次特大洪灾冲毁了村里好几座桥,唯有这座小桥桥身完好无损。

王树先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全村是出了名的。但凡邻里间发生了纠纷,宗族间产生了矛盾,兄弟间有了隔阂,婆媳间有了嫌隙,群众总是愿意找他来调解。一次,村民吴某因猪肉款纠纷将王某打得头破血流,双方从此结怨。王树先把双方当事人叫到家里,好言相劝,结果,吴某主动向王某赔礼道歉,赔偿医药费、误工补贴等,一场干戈就此化为玉帛。

好学的王树先还是村里的义务宣传员。村民王文洋说,王树先订有《闽西日报》,经常把党的方针政策或者各地致富的好办法讲给大家听。去年5月以来,大雨不断,王树先又挨家挨户宣传防汛知识和预案。 “王树先给村里做过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把好事做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抚市镇党委书记郑煌泰说。

为了把父亲一生为民的品德传承下去,王树先的大儿子王智红主动要求把吴桂英的新家安置在自家隔壁,“我们要替父亲把老人照顾好。” (赵鹏)

模范感言

回到家乡要完全放下自己原来的干部架子,做一切能做的事情。

编辑:肖亭 来源:中央文明办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如期完成
民政部网站公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