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本报记者一篇《留法百岁阿婆记40年居委日志》报道荔湾区昌华街百岁党员关爱莲建国后1951年至1991年足足做了40年居委工作,这位曾经的留法高才生记下了30余本整整40年的居委工作日志,成为罕有的民间当代史稿。
本报讯(记者刘显仁通讯员潘泳怡)在本报报道牵针引线下,一位留法高才生的30本居委工作日记在年初正式出版。5年前本报报道见报次日,荔湾区档案馆及一家省级出版社即上门“抢”日志,最终双方携手合作历时5年将其编辑名为《街道年轮》在今年初正式出版,而在去年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仅有样书的《街道年轮》就达成了德文、意文的版权输出协议。
更有意思的是,记者再次走访关爱莲老人的后人及书籍编辑人员,发现西关姑娘关爱莲的百年身世则比目前的八卦电视剧更有噱头:一个底层贫困家庭的“灰姑娘”因贵人提携赴法留学,在巴黎勤工俭学与广州一豪门的“富四代”相识相恋,随后回港结婚定居广州。
多宝路126号豪宅有段古
朱叔回忆道,多宝路114号~126号爷爷持有的物业中126号过户给了妈妈关爱莲名下。他说父亲朱在爷爷13个子女中排名第7,回广州定居后已明确表示不再从商,母亲在家做家庭主妇,“爷爷担心父亲仅靠工资难以负担家庭开支”,所以将多宝路物业单栋面积最大的126号过户至儿媳名下。
多宝路126号共有4层,每层建筑面积为200多平方米,首层后面还有个400多平方米的花园。说起关爱莲名下的126号房,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建国初期的1952年,关爱莲及朱志沂夫妇俩突然做出一个惊人决定,把126号上千平方米房产分割成十几套免费赠予了13个近亲,而关爱莲及朱志沂夫妇也只保留一套自住。朱叔介绍道,对于这一决定后来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当时马上就要进行房改,如果母亲名下一人持有这么一大栋物业肯定会被划为资本家,事实上,解放后关朱夫妇俩受到的冲击极少。
二是关朱夫妇考虑一些出国近亲在国内没有物业,所以分割赠予近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