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溪茶山号子
在辰溪县黄溪口镇与罗子山瑶族乡、苏木溪瑶族乡、上蒲溪瑶族乡和仙人湾瑶族乡一带,居住着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瑶”,约3 万余人。数千年来,这里的瑶族同胞在冬季挖茶山时为解除疲劳、振奋精神,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谣———茶山号子。
茶山号子,是挖茶山时唱的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产生的山歌。在挖茶山前,鼓手要先祭拜山神、念咒语与焚香,以求山神保佑,阖家平安,来年油茶丰收。然后,挖山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山脚下一字排开,鼓手在前方不远处击鼓,加上小锣伴奏。随着小锣、小鼓的节奏变化,号子声时而缓缓抒情,时而高亢激越。唱号子有不同时段,每个时段又有不同内容,虽有一些固定的唱词,但多为即兴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涉及生产、生活、爱情、民族历史、民间传说、神话等多方面。如早晨开挖时唱:“日出东方亮,打扮去远乡;坐一行,行一行,梳头打扮来山岗;早晨来,早晨来,打个帽沿遮日光。”上午休息时唱:“新打锄头各有楔,邀起大家吃袋烟。”休息后开挖时唱:“吃你烟,谢你烟,谢你金花插两边。”快吃午饭时唱:“东边烧了火,西边起了烟;点心煮熟了,还在主人边。”送午饭时唱:“姐儿穿身青,担饭进茶林;手攀茶树枝,喊郎吃点心。”午饭后唱:“姐儿穿身青,头包花手巾;我郎问你到哪里?我到冲里送点心。”吃了午时饭,要唱未时歌:“堂屋椅子拖又拖,和姐两个论理坐。”下午收工时唱:“枪木鼓杵两头黑,打起锣鼓送日头;日头送到天脚下,今日晚了明日来。”
茶山号子发声方法独特,音乐旋律奇特,有极强穿透力的听觉效果与民间地方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手是被誉为“湘西歌王”的舒黑娃。1956 年他参加黔阳专区群众文艺汇演,一曲茶山号子荣获一等奖。1957 年著名双唢呐手宋先珍为其伴奏,荣获湖南省文艺汇演一等奖。同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艺术汇演,蜚声北京,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证书,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舒黑娃在家乡带有许多徒弟,其中米庆松现已成为茶山号子这一名录的传承人,向化刚演唱的茶子号子被中央4 台节目专栏录制为片头曲。
茶山号子是山野之歌、劳动者之歌,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2008 年,辰溪茶山号子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中国怀化市政府门户网 编辑:周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