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对我来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意大利选手玛尔佳2002年来到中国,参加了第一届“汉语桥”比赛,自那之后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目前已进入决赛阶段,从海外700多所孔子学院脱颖而出的118名大学生在长沙再次开启一年一度的汉语大比拼。这项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大型汉语国际比赛活动,十年来,先后有800多名优秀选手来华决赛,超过1亿海内外观众收看了比赛。
身为“汉语桥”选手中的首届“元老”,玛尔佳现在已经成为新华社驻米兰的记者,专门报道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息,真正成了两国之间交流的“使者”。
让不少中国人记忆犹新的一届汉语桥是2003年。“那是第二届比赛,很多选手都围绕着‘非典’展开自己的演讲,他们讲述了自己看到的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国人民在危难时期表现出的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念不仅让国人感动,也同样让外国友人产生了共鸣。”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丁加勇说。
之后,汉语桥的比赛模式越来越成熟,还增设了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知识奖等,不仅比赛趣味性大大提高,选手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
“中国不断改善的城市风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多种多样的饮食文化都成为选手关注的焦点。不少选手还开始对中国传统文艺进行新的演绎,学上了山东快书、相声、京剧、秧歌、二胡、书法、武术等节目。”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
“汉语桥”火爆的背后,是世界大学生学习“汉语热”、中华文化迅猛传播的浪潮。目前,全世界已有332所孔子学院,369个孔子学堂,超过4000万学生在学习汉语。
来自法国的高路易今年已是82岁高龄,是最年长的“汉语桥”选手。因为对汉语的热爱,高路易一直在做一件特别的事:用汉字作画。后来,这位老人被医院查出患了癌症,但他仍没有停止心爱的汉字画和汉语言学习。
中国五千年的独特文化内涵更是感染了不少外国友人。第九届“汉语桥”美国选手魏科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先给别人敬茶让座,用双手递送名片,听到别人表扬的时候会很谦虚。中国人的礼貌、谦虚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我的思想中,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于2009年还创办了网络孔子学院。网络孔子学院设有58个频道,涵盖汉语学习、中华文化、教学资源等5大内容区域,目前拥有10个语种的内容,下一步将开发40个以上语种内容。随着网络课程的逐步完善,通过网络学习汉语的朋友也将越来越多。
“‘汉语桥’已不单单是一场世界中文比赛,它已然成为一场全世界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青年们的‘嘉年华’和‘奥林匹克’,它拉近了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年轻人的心灵,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许琳说。
“真正来到中国,才发现中国和我们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博大精深的中国、快速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的中国、友好的中国……中国让人着迷。”已经去过中国10多个省份的瑞士选手瑞海莲已然是一个“中国通”,而她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汉学专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