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百年的《外交报》。 陈静 贺文兵 摄影报道
长约24厘米,宽约12厘米,四眼线装成一册,每册三十多页,泛黄的封面报头下印有“大清邮政局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一个世纪以前的这份“中央级权威大报”你读过么?
长沙收藏达人钟镜良先生历时5年,搜集了9册清末年间竹纸铅印版本《外交报》。内容涉及“论说”、“译报”、“文牍”、“外交纪闻”等,还有当时的“三井洋行”、“学部蕃定商务印书馆”等广告。8月7日,记者在钟先生家见到了这些尘封了一个多世纪的“古董报”。
价值
属于官报,流传很少非常珍贵
收藏古籍善本是钟先生的业余爱好,已有十多年的个人收藏史。5年前,他在岳阳朋友家第一次见识了《外交报》,导读有《论中国维新之机》的论说及译自日本《太阳报》的《论北满高务》译文。钟先生如获至宝,花了数千元从朋友手里买下。从此,他一心想收集全套,到处托人找线索。
“《外交报》这类的官报,老百姓很少能接触到,官员阅读后一般随手弃置,而且竹纸本身薄脆,容易腐烂损坏,因此能保留下来的很少,收集起来有难度。”钟先生在株洲、岳阳等地奔波5年,费尽周折才收集到了9册。大部分从岳阳搜集过来,封面加印了“唐县自治研究所”,钟先生估计可能是当时的研究机构作为研究材料特意留存下来的。
内容
五成是译文,相当于《参考消息》
钟先生介绍,他收集的《外交报》是旬刊,纸张材料是相对当时的棉纸比较廉价的竹纸,文字除报头采用楷体外,其他都采用繁体的篆文,文字主要是竖式排向。记者观察看到,这9份铅印的报刊,页面、边缘已经发黄,有一两册已经掉线散开。
记者小心地翻阅几册,发现正文目录中至多有一条是关于政府公文、任免消息的“文牍”,其余主要是关于国内形势、国际问题的“论说”和外国报刊的摘录“译报”。其中,译文比重约占一半,主要是英、美、日等地的重要报刊,内容多是时事论文,包括国际形势、国际公法、各国内政、各国对中国的政策等,堪称清末的《参考消息》。
记者还留意到,报刊封面的背面页,印有“议论最新、消息最灵、译稿最详、防稿最多” 的字样。钟先生认为,《外交报》是大清邮政局特准挂号,免邮运费的政策也证明它当时的重要地位。
历史
110年前,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创刊
“单册的市面价值在一万元左右,拿去拍卖的话可能更高。”钟先生说,这份报纸在收藏市场上很有价值。尽管他开了古玩店,但却暂时不想转让或者拍卖。“我还会继续收集,争取收齐一个甲子的全套。”
据史料记载,《外交报》还颇有来头:它的创刊人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清末著名出版人张元济,旨在通过这份报刊打开窗户让中国人了解世界,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1902年张元济在上海创办《外交报》,商务印书馆代印出版,1911年停刊,共创办了300期,设“论说”、“译报”、“文牍”、“外交纪闻”、“要电汇录”等栏目,蔡元培、严复等都曾是该刊物稿件的主要撰译者。《外交报》是近代中国颇具影响的专门性外交报刊。
来源:中新网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