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落马受审,朱少中在湖南湘潭市干部群众中的“口碑”依然不错。如果不是因为200多万元的受贿款,这位正值壮年的湘潭市原副市长在仕途上可能还有发展空间。而如今,等待他的将是漫长的铁窗生涯。
高调反腐的“清官”形象
公开资料显示,朱少中在30岁时就已当选为湘潭团市委书记,这对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年轻人来说着实不易。此后,他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先后担任过湘潭县长、湘潭县委书记,他落马前的最后职务是湘潭市副市长。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朱少中为官期间一直以清廉的形象示人。关于朱少中的“高调反腐”,有两件事在湘潭流传甚广。
一是朱少中在其父亲灵前竖起“拒收礼金”的牌子。几年前,朱少中的父亲去世。为了不落下借办丧事敛财的口实,朱少中在父亲灵前竖起了“拒收礼金”的牌子,向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下属同僚以及企业老板表明维护党纪国法的决心和勇气。此举为其赢得了不少赞赏。
朱少中的父亲临终前,还曾嘱咐他清廉为官。朱父的遗言或许曾唤起朱少中的为官良知。立在其父亲灵前的牌子并没有对送礼者起多大作用,还是有不少人送上了礼金,但在办完丧事后,朱少中对这些钱都一一作了处理,要么退还送礼者本人,要么交给纪检部门。
二是朱少中在省内媒体公开发表探讨腐败问题的文章。2007年,时任湘潭县委书记的朱少中公开发表题为《反腐倡廉,教育在先》的文章,在当时的湘潭党政系统影响颇大。
在文章中,朱少中分析了当前中国腐败横行的三点原因:一是“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仍相当浓厚;二是分配上的不公、不平造成贪污或行贿有机可乘;三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他还给反腐开出了“药方”: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将教育与制度、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朱少中资料图片
低调敛财的隐形贪官
与在谈论反腐问题上的高调相比,朱少中的为人可谓极其低调,其敛财过程也非常隐秘,以至于很多老相识很难相信他会收受200多万元的贿赂。
朱少中是栽在地产商手上的,这一点与杭州的“三多市长”许迈永有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朱少中自己及其亲属并没有赤裸裸地直接介入地产开发,而是利用手中职权,为地产商少缴报建费提供便利,然后接受地产商贿赂。
在朱少中一案中,地产商人李耀林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他直接将朱少中拉下马。据半月谈记者调查,李耀林通过自己一个与朱少中亲近的朋友,间接与当时在湘潭县主政的朱少中建立了联系。随后,在其运作位于湘潭县的地产开发项目时,李耀林向朱少中请托,希望能够减少缴纳报建费,并许下在事成之后给予相应回报的承诺。
所谓报建费,是指地产商在进行地产项目运作时需要向管理部门缴纳的各种费用的汇总。据了解,当时湘潭县的报建费标准是每平方米60元。但是在李与朱勾结之后,朱少中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关系,帮助李耀林打通了各方面的关节,最终李缴纳的报建费标准仅为每平方米10元。
株洲市茶陵县法院审理查明,在李耀林开发的“宏通御景湘水印康桥”项目报建费上,朱少中一次性就帮助其违规减免报建费870余万元,这也构成法院认定朱少中犯有滥用职权罪的主要事实。
在朱少中落马的过程中,另一地产商人齐建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2003年至2009年间,朱少中为齐建平及其所在的南海公司在承接工程、置换土地时大开绿灯,并先后9次收受齐建平的贿赂,共计人民币49.6万元、美元2万元。
茶陵县法院审理查明,2003年至2009年,朱先后多次收受相关人员的财物贿赂共计人民币163.5万元、美元5.1万元、价值4.2万元的住房一套,总金额201.4875万元。
贪官的“画皮”人生凸显反腐软肋
一些知情人透露,朱少中之所以能够在湘潭官场迅速升迁,与其多年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有较大关系。朱少中“高调反腐”的事迹在湘潭和其家乡湖南华容县流传甚广。学历不高但是为人精明的朱少中十分清楚官场的“升迁之道”和潜规则。
记者调查发现,凡是与朱有过私交或是公务往来的人均评价他勤勉政务、待人随和,没有什么架子。湘潭市委宣传部一名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初我还想,湘潭许多人可能出问题,但朱少中应该不会,对他的问题,我们一直都不知道。”
有评论认为,朱少中们之所以敢走“双面”路线,在于他们摸透了当前反腐工作的软肋——执行不到位和力度欠缺。“隐形贪官”了解了反腐工作的漏洞,并抓住这一软肋,才一路平安走过,“从小贪到大贪”。
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司法程序,最近,湖南茶陵法院一审认定朱少中犯有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鉴于其在“双规”期间有自首情节,决定两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
朱少中的官宦生涯就此了结,但留给人们的思考还在继续。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成克杰、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等,他们都曾公开大谈反腐。成克杰的“想到广西还有100多万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好呀”,许宗衡的“不漂浮、不作秀、不忽悠”,都曾让他们获得清廉形象,直至落马,人们才发现这些光鲜话语和清廉形象背后的丑陋实情。以制度的力量撕下“双面贪官”“隐形贪官”的画皮,铲除其生存的土壤,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