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片红色的土地,新的历史时期,军政军民和谐共处,双拥之花更加艳丽。至目前,湖南共有42个市(县)被国家命名为双拥模范城(县)。
甘当“后勤部长”,为部队
全面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浏阳河某水域,驻长舟桥部队专用的新型训练码头,见证了浓浓的鱼水深情。
作为全军19支抗洪抢险应急机动部队之一,驻长舟桥部队担负着湖南抗洪抢险的重任。部队每年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水上进行专业训练。但由于年久失修,训练码头破损严重,每次只能同时展开2台舟船、20名官兵下水进行舟桥训练,部队训练水平受到严重制约。
“决不能让训练设施问题影响部队战斗力。”长沙市委、市政府领导得知后立即表态。
长沙市水利局派出专家到现场勘察,研究具体解决方案。随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和舟桥部队共同出资3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集防洪、灌溉、测量、舟桥训练于一体的新型防洪训练码头,有效保障了部队的舟桥训练。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态度明确:“强大的国防,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坚强后盾。在湖南‘四化两型’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我们甘当‘后勤部长’,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湖南各级党政领导自觉站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社会安全稳定的战略高度,把军政军民和谐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写进 《政府工作报告》,出台配套法规文件。衡阳市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在高起点上谋划双拥工作;邵阳、郴州等市每年围绕部队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现场办公的办法,推进双拥工作落实;常德、岳阳等市军地领导坚持亲自主持召开双拥工作部署会,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湘大地,一部部拥军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一项项拥军工程先后启动,一条条拥军“绿色通道”快速建立,一栋栋现代化营房破土动工……
怀化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之初,需要1200多万元的资金建设营房和办公大楼,这对财力有限的怀化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怀化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听完军分区的汇报后,当即拍板:勒紧裤带也要支持部队建设!
很快,一栋现代化营院拔地而起。此后,市里又投入经费,完成了该团战士宿舍、车炮库等设施建设。
今年初,了解到该团因没有正规的训练基地,部队训练质量一直在低层次徘徊,市委、市政府又会同军分区,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建成了能够同时容纳数百人学、训、演的综合性训练基地,使该团步入预备役部队先进行列。
目前,湖南驻军部队、军分区(警备区)和预备役师、旅、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正规化标准,95%以上的县(市、区)人武部和90%以上的民兵预备役基层营(连)部建设均达到完善配套的要求。
浓浓的拥军情,温暖着每一名官兵的心。
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大道,从驻衡空军某部营房前,连绵数公里,直通市区。
水泥大道本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官兵和家属外出,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别提车辆正常出入,极大影响了部队的战备和日常生活。
衡阳市委、市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斥资100多万元,将道路进行扩建修整,并对部队营门也进行了翻修。
考虑到从部队到市区没有开通公交线路,官兵和家属到市区办事极为不便,只能坐每周一趟的部队专车,市公交公司负责人专门实地调查研究,开通了一趟公交车专线,并起了个军味十足的名字:“81路”。
几年来,81路公共汽车载着雁城人民的拥军情谊,风里来,雨里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系部队,情系子弟兵。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普通干部群众,心中无不流淌着浓浓的拥军情。这股深情,温暖着每一名驻湘部队官兵的心。
涟源市三甲乡阳硐村党支部书记、民营企业家姚胜国先后捐资100多万元,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工作。
去年初,当他了解到在外地当兵的涟源籍战士谭某因父亲无钱治病,不安心部队服役,立即驱车10多公里,赶到谭某家中,送上2000元现金,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一名姓肖的伤残退伍军人,因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十分困难,姚胜国便将他安置在自己的企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2004年起,姚胜国更是自筹资金建立“优秀士兵奖励基金”,平均每年奖励优秀士兵10多万元。
像姚胜国这样长期关心军烈属等优抚对象的事迹,仅是三湘拥军优属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战争年代结下的鱼水情意,在新的时期依然没有改变。每一次火灾扑救,均可以见证鱼水深情。”这是武警张家界市消防支队官兵们的深切感受。
去年8月的一个晚上,当地一居民楼发生火灾,支队立即派出官兵前往救援。
扑救过程中,由于天热高温,几名消防战士因持续作战而中暑晕倒。在场群众见状,有的急忙送来矿泉水和西瓜给官兵解渴,有的拨通120急救电话,还有的拿来药品帮助中暑战士解暑。
为了安定军心,保障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湖南军地携手建立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维护机制,构筑起一条军人军属维权的绿色通道。
近10年来,湖南各级维权机构共接待部队单位和军人军属来信来访4.62万件(人)次,协调处理涉军案件纠纷3179起,代理诉讼873起,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94亿元。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
共驻一方热土,同饮一江春水。
新形势下,驻湘各部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与三湘人民相濡以沫,优势互补,共创伟业,谱写了一曲曲新时期“军民鱼水情”颂歌。
每学期开学,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的桑植特困生朱明海都会如期收到一张特别的汇款单。这是湖南预备役师某团政委陈仲权寄来的助学款。
2009年,湖南省军区协调驻湘部队开展“我助老区奔小康2211工程”活动,共协调驻湘部队重点支援20个革命老区县所属的20个乡村,帮助1万名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发动团以上干部对口资助1000名贫困学生读完大学。
目前,共有8个村脱离了贫困,500余名大学生得到了资助。
桑植是国家级贫困县。自1988年起,湖南省军区将该县作为扶贫联系点,从领导至机关干部,轮流在此扶贫23年,先后协调经费修筑乡村公路57公里,整修水渠1.8万多米、防洪大堤4000多米,使17个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还推动建立了4.5万多亩水果、药材种植基地,扶持了521户种植、养殖专业户,兴办了19个乡村企业,使受助群众的收入普遍增长3倍以上。
湖南属自然灾害多发区。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都闪耀着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身影。
今年6月10日,临湘市詹桥镇遭受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许多群众被洪水围困。
危急关头,预备役师驻岳某团、武警岳阳市支队、武警岳阳市消防支队,以及临湘市人武部官兵紧急赶赴现场救援。
詹桥镇观山村是重灾区,滚滚山洪急速而下,卷起半米多高的巨浪,使救援的冲锋舟根本无法靠近。
听到被困群众焦急的呼喊,救援官兵毫不犹豫地跳进湍急的洪水中,游向孤岛,把被困群众一个一个抱上冲锋舟……
近年来,驻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官兵共出动200多万人次,参加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扑灭森林火灾、抗洪抢险等行动,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