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不幸猝死,引发了无数市民的关注。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踩住了刹车,保障了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他,就是湖南龙骧巴士公司105线路的公交驾驶员郭卫。
郭卫的死是一个个案,但从他的不幸猝死事件中,却折射出长沙公交行业面临的种种困境,长沙的公交行业亟待回归公益化。
新闻回放:公交司机昏迷前踩住刹车
通过车载监控录像,记者清晰地看到了7月26日上午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7时25分35秒,郭卫驾车正常行驶至芙蓉广场路段;
7时25分53秒,感到不适的郭卫右手拧动车钥匙,试图熄火停车;
7时25分58秒,强烈不适的郭卫侧倒在驾驶室,他的脚踩在了刹车上,车速减缓;
7时26分07秒,郭卫挣扎着想起来,却无力地向后倒去,脚也松开了刹车,由于地处一个斜坡路面,车辆开始缓慢向后滑去;
7时26分11秒,车内一名乘客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冲上前来踩住刹车,车辆停住。
随后,途经的102路公交车司机冲上车来,拉住了手刹,打开了车门,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郭卫送往医院。遗憾的是,在送往医院途中,郭卫永远停止了呼吸。
唐孟强就是那位冲到驾驶室踩住刹车的乘客,他说,如果不是郭卫采取的应急措施得当,车辆很有可能冲向人行道,对路人和车上乘客造成严重伤害。
郭卫以他优秀的职业素养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也赢得了千千万万星城市民的尊重。在7月28日郭卫的追悼会上,长沙市长张剑飞代表市委、市政府送来了花圈,数百名素不相识的市民也来为郭卫送行,郭卫所在的湖南龙骧巴士公司授予他“乘客卫士”的光荣称号。29日上午,长沙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将丧葬补助金、工亡补助金近40万元送到了郭卫家属的手中。
郭卫的死因没有最终查明,因为查明需要解剖尸体,而郭卫的家属对此表示反对。据医生分析,郭卫因为劳累、天气等原因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去世的可能性比较大。
劳动强度大,待遇低,驾驶员缺员4000人
“他真的太累了!”郭卫的好友赵立新告诉记者,郭卫住在暮云郊区,每天早上5时起床后,要先坐中巴车赶到汽车南站,然后开着他的105-677号公交车赶到大托铺机场口发车,一直要忙到晚上九十时才能下班。“为了多赚些钱,他很少休息。”
郭卫每天忙碌的身影是长沙近600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缩影。长沙公交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令人忧心。
“我基本上每天四五时就得起床,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万众公司202路驾驶员戴争光说,自己所驾驶的公交单程就在一个半小时以上,而他每天至少要来回五六趟,总路程上百公里。有时上一天班休息一天,有时上两天班休息一天。每天上午9时到11时、下午1时到2时最容易疲劳,这时就靠喝浓茶、抹风油精使自己摆脱疲劳状态。这基本上成了长沙所有公交驾驶员的生活现状。
“公交驾驶员被称为‘两低、三高、五难’人员,大意是社会地位低、工资低,劳动强度高、工作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行车难、吃饭难、如厕难、喝水难、住房难。” 长沙市交通运输局调研员王敬捍表示,高强度的工作量与低待遇的反差,导致长沙公交驾驶员数量严重不足。
长沙公交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长沙有公交车3557台,129条公交线,营运线网的长度达2400多公里,而公交车驾驶员在5800名至6000名左右。
“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规定,公交车人车比例应为3∶1,长沙公交驾驶员的缺口在4000人左右。”王敬捍表示,现实情形是只能超负荷工作;而且他们的收入并不高,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长沙公交驾驶员月平均工资只有2000来元。
三叶巴士公司负责人陶大军介绍,2008年该公司集中招聘了40名驾驶员,目前已经走了38人。公交公司留不住驾驶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强度大,待遇低。
公交呼唤回归公益化
在现行体制下,公交司机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和精神压力大的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驾驶员短缺仍是行业难以改变的困境。
2005年,长沙公交行业进行企业改制,走向市场化,此后,长沙公交陷入了9家企业混战、重复建设的市场化竞争中。目前,长沙仍有8家公交企业,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与此同时,油价飞涨、维修配件涨价、人力成本涨价,票价却“雷打不动”,城市公交从盈利走向亏损边缘。一些企业为鼓励驾驶员“多拉快跑”,采取了更为灵活的薪酬方式,例如开一趟车给一趟钱,这也间接导致了公交驾驶员的超负荷劳动。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公交服务本身具备公益性,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会与社会公益性发生冲突。政府应加大对公交事业的投入,使公交行业回归公益性。”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张克波这样认为。
长沙市多家公交企业也建议,应该由政府统筹规划,对公共交通行业实行整体理顺和整合,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股权多元化,符合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规划、满足市民出行要求的长沙市公共交通格局,避免恶性竞争。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公交处处长雷毅华透露,这一整合方案正在制定和完善当中。“公交行业涉及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我们要从制度上关怀驾驶员,他们的工作环境好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