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雷人研报层出不穷。
攀钢钒钛(000629)(000629.SZ)研报事件正处在风口浪尖之时,7月19日,国信证券研报再放卫星,称青岛啤酒(600600)(600600.SH)市值还有7倍上升空间。
有关攀钢钒钛和青岛啤酒的研报事件,引起市场一片哗然。深圳一位知名私募基金人士坦言,现在券商研报越来越乱,如此下去,恶性循环会导致券商整个行业受到影响。
然而这些研究报告的效果不仅仅是吓投资者一跳而已。在研报发布之后,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价都有不错表现,不出声的机构恐怕是最大的赢家。
疑云重重
7月9日,银河证券一份题为《攀钢钒钛: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报告将攀钢钒钛目标价定为188元,是当时市场价格的近15倍。
虽然之后银河证券将188元修改为56.12元,但攀钢钒钛仍因此于7月18日被深交所紧急停牌。7月19日晚,攀钢钒钛公告称,银河证券并未进行调研,并对银河证券研报中的数据进行了更正和质疑。
不过,这份明显有问题的研报,发布之时并未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直至7月18日才停牌核查。并且,银河证券修改之后的研报,无论是主要内容还是逻辑,全都和《攀钢钒钛:股价被严重低估》的原始版本大致相同,只是最后的目标价修订为56.12元。
无独有偶。7月19日,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青岛啤酒未来存在7倍增长空间,市值能从现在的500亿提升至3700亿。
而国信证券敢于放青岛啤酒“卫星”,其中方法之一就是把青岛啤酒和啤酒世界级龙头百威英博进行比较,把中国消费能力和发达国家消费能力进行了简单比较,同时忽视了国内啤酒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
而6月申银万国关于东阿阿胶(000423)的研报则让人更啼笑皆非,申银万国称,到2015年,每公斤零售价格很可能从目前的1500元升到5000元,不过该判断随后便遭到上市公司否认。
无论雷人与否,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报发布前后,涉及到的上市公司股价都有异动。攀钢钒钛7月18日强势涨停,青岛啤酒7月以来也呈现上涨态势。
“如果券商给出这种形式的强烈推荐评级,就会带来股价异动,然后上市公司或者券商做个澄清就草然了事,这无论对券商研究行业还是对市场投资者,都不是好事。”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他表示,如今券商本身越来越乱,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监管,以后券商的研报会更加雷人。整个分析师群体、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利益链条,分析师很容易受到影响,这已经成为潜规则。”
机构一夜暴肥
而让人疑惑的是,雷人研报涉及的上市公司背后,是密集驻扎的机构。尽管在这场闹剧中似乎并未担任角色,但他们可能是最终的获益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攀钢钒钛和青岛啤酒都是基金标配股,盘子流通性好,属于细分行业龙头,机构埋伏已久。
一季报显示,青岛啤酒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包括多只机构,如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诺安价值增长(爱基,净值,资讯)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嘉实主题新动力(爱基,净值,资讯)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同时,在攀钢钒钛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也出现了海通证券(600837)、中信证券(600030)、南方避险增值(爱基,净值,资讯)基金等机构。
数据显示,一季度机构持有攀钢钒钛的流通股比例达到55.21%,青岛啤酒中的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也达到26.62%。
就是这些机构,在券商研报放卫星的同时,一夜暴肥。
不过,投资者恐怕更想不到,不仅一直驻扎的机构获利丰厚,更有基金先知先觉在二季度巧妙介入,借券商的雷人研报获得丰厚收益。
基金二季报显示,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大成景阳(爱基,净值,资讯)领先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宝利配置(爱基,净值,资讯)证券投资基金、工银瑞信中小盘(爱基,净值,资讯)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基金在二季度巧妙介入攀钢钒钛。
其中,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大成景阳领先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数分别达到1732万股和1000万股,华安宝利配置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数量也有893万股。
而二季度进入攀钢钒钛的14只基金共持股8634万股,在7月4日到7月15日的10个交易日,获利也达到2.14亿元。
青岛啤酒中则有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爱基,净值,资讯)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南方宝元债券(爱基,净值,资讯)型基金这三只基金在二季度买入,总共买入数量为776万股,从7月4日到7月19日持有市值也增长了2763万。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2010年年报公开资料显示,写出“放卫星”研究报告之一的国信证券是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最大的分仓机构,股票席位占比达到20.27%。
不过,一季度有44家机构进驻攀钢钒钛,持股比例达到55.21%,而二季度机构持股比例骤然降到8.63%,机构数量只剩下29家。也就是说,机构在二季度对攀钢钒钛进行了大规模减持。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