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语网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伤。
这只是近期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
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故,许多人心里充满疑问:我们的电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隐患?
20%左右的增速,维保跟上了吗?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特别是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
“近期地铁等公共设施电梯事故频发,实际上是给快速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敲响了安全警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说。
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电梯产量还是拥有量,高居全球榜首。
一方面,电梯数量增幅快。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
另一方面,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截至2010年底,深圳目前在用电梯已经超过了7万台,仅罗湖就有7000多台商住电梯,同时电梯的保有量还在以每年7000-8000台的速度递增。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建昌说,这些电梯很大一部分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运行使用已20多年,型号老旧,使用年限较长,运行中故障频繁。 “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还是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
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四大问题
电梯的安全事故频频不断,将一些电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出哪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就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也不显示了,一些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专家表示,公共设施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设施采购必须满足安全这一标准。通过公开招标降低成本是目前采购环节基本都采取的办法,但前提是最后中标的产品必须满足相关安全标准,而不能只看谁的价格低。
二是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电梯的业主都通过第三方维保商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例如,如果是厂家维保,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万元,而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其压缩到3000元左右。
彭金声等专家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某小区中共有7部电梯,每部电梯每月维保费用为300元,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而这点钱都不够给一个合格的维修工开工资,更不用说还要保养更换零件等。
三是监管落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11日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检测机构对地铁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
四是标准针对性不强。广东省电梯技术学会负责人说,我国电梯制造参照欧盟标准,但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中国有很大差距,造成现行标准难以适应中国国情。
该从源头上治理隐患了
就在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轨道运营管理处处长张文强表示,必要时将启动奥的斯电梯召回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北京地铁事故中发生故障的奥的斯品牌513MPE型电梯。铁道部随后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铁路局安排专业人员,对火车站内的电梯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安全检查。
检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杜绝各类电梯隐患。
杨建昌认为,政府应全面启动调查研究、制定旧的商住楼电梯的更新换代政策,监督旧的商住楼、商厦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换,资金由政府适当从财政上补贴一部分,其余由各业主和使用单位、管理处共同出资。
业内专家提出,由于我国地铁等公共设施客流量大,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多设计几部电梯,交替使用,以免一部扶梯早晚连轴转。同时,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人工急停系统按钮,一旦出现人员摔倒等特殊情况可紧急制动。
此外,还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据了解,美国1962年就已通过了专门针对电梯安全的法律《电梯安全法》,该法律至今已经历了20余次修改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伤。
这只是近期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
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故,许多人心里充满疑问:我们的电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隐患?
20%左右的增速,维保跟上了吗?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特别是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
“近期地铁等公共设施电梯事故频发,实际上是给快速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敲响了安全警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说。
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电梯产量还是拥有量,高居全球榜首。
一方面,电梯数量增幅快。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
另一方面,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截至2010年底,深圳目前在用电梯已经超过了7万台,仅罗湖就有7000多台商住电梯,同时电梯的保有量还在以每年7000-8000台的速度递增。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建昌说,这些电梯很大一部分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运行使用已20多年,型号老旧,使用年限较长,运行中故障频繁。 “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还是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
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四大问题
电梯的安全事故频频不断,将一些电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出哪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就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也不显示了,一些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专家表示,公共设施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设施采购必须满足安全这一标准。通过公开招标降低成本是目前采购环节基本都采取的办法,但前提是最后中标的产品必须满足相关安全标准,而不能只看谁的价格低。
二是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电梯的业主都通过第三方维保商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例如,如果是厂家维保,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万元,而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其压缩到3000元左右。
彭金声等专家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某小区中共有7部电梯,每部电梯每月维保费用为300元,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而这点钱都不够给一个合格的维修工开工资,更不用说还要保养更换零件等。
三是监管落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11日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检测机构对地铁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
四是标准针对性不强。广东省电梯技术学会负责人说,我国电梯制造参照欧盟标准,但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中国有很大差距,造成现行标准难以适应中国国情。
该从源头上治理隐患了
就在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轨道运营管理处处长张文强表示,必要时将启动奥的斯电梯召回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北京地铁事故中发生故障的奥的斯品牌513MPE型电梯。铁道部随后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铁路局安排专业人员,对火车站内的电梯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安全检查。
检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杜绝各类电梯隐患。
杨建昌认为,政府应全面启动调查研究、制定旧的商住楼电梯的更新换代政策,监督旧的商住楼、商厦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换,资金由政府适当从财政上补贴一部分,其余由各业主和使用单位、管理处共同出资。
业内专家提出,由于我国地铁等公共设施客流量大,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多设计几部电梯,交替使用,以免一部扶梯早晚连轴转。同时,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人工急停系统按钮,一旦出现人员摔倒等特殊情况可紧急制动。
此外,还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据了解,美国1962年就已通过了专门针对电梯安全的法律《电梯安全法》,该法律至今已经历了20余次修改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伤。
这只是近期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
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故,许多人心里充满疑问:我们的电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隐患?
20%左右的增速,维保跟上了吗?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特别是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
“近期地铁等公共设施电梯事故频发,实际上是给快速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敲响了安全警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说。
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电梯产量还是拥有量,高居全球榜首。
一方面,电梯数量增幅快。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
另一方面,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截至2010年底,深圳目前在用电梯已经超过了7万台,仅罗湖就有7000多台商住电梯,同时电梯的保有量还在以每年7000-8000台的速度递增。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建昌说,这些电梯很大一部分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运行使用已20多年,型号老旧,使用年限较长,运行中故障频繁。 “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还是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
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四大问题
电梯的安全事故频频不断,将一些电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出哪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就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也不显示了,一些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专家表示,公共设施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设施采购必须满足安全这一标准。通过公开招标降低成本是目前采购环节基本都采取的办法,但前提是最后中标的产品必须满足相关安全标准,而不能只看谁的价格低。
二是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电梯的业主都通过第三方维保商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例如,如果是厂家维保,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万元,而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其压缩到3000元左右。
彭金声等专家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某小区中共有7部电梯,每部电梯每月维保费用为300元,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而这点钱都不够给一个合格的维修工开工资,更不用说还要保养更换零件等。
三是监管落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11日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检测机构对地铁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
四是标准针对性不强。广东省电梯技术学会负责人说,我国电梯制造参照欧盟标准,但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中国有很大差距,造成现行标准难以适应中国国情。
该从源头上治理隐患了
就在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轨道运营管理处处长张文强表示,必要时将启动奥的斯电梯召回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北京地铁事故中发生故障的奥的斯品牌513MPE型电梯。铁道部随后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铁路局安排专业人员,对火车站内的电梯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安全检查。
检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杜绝各类电梯隐患。
杨建昌认为,政府应全面启动调查研究、制定旧的商住楼电梯的更新换代政策,监督旧的商住楼、商厦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换,资金由政府适当从财政上补贴一部分,其余由各业主和使用单位、管理处共同出资。
业内专家提出,由于我国地铁等公共设施客流量大,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多设计几部电梯,交替使用,以免一部扶梯早晚连轴转。同时,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人工急停系统按钮,一旦出现人员摔倒等特殊情况可紧急制动。
此外,还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据了解,美国1962年就已通过了专门针对电梯安全的法律《电梯安全法》,该法律至今已经历了20余次修改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伤。
这只是近期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
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故,许多人心里充满疑问:我们的电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隐患?
20%左右的增速,维保跟上了吗?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特别是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
“近期地铁等公共设施电梯事故频发,实际上是给快速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敲响了安全警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说。
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电梯产量还是拥有量,高居全球榜首。
一方面,电梯数量增幅快。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
另一方面,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截至2010年底,深圳目前在用电梯已经超过了7万台,仅罗湖就有7000多台商住电梯,同时电梯的保有量还在以每年7000-8000台的速度递增。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建昌说,这些电梯很大一部分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运行使用已20多年,型号老旧,使用年限较长,运行中故障频繁。 “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还是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
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四大问题
电梯的安全事故频频不断,将一些电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出哪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就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也不显示了,一些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专家表示,公共设施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设施采购必须满足安全这一标准。通过公开招标降低成本是目前采购环节基本都采取的办法,但前提是最后中标的产品必须满足相关安全标准,而不能只看谁的价格低。
二是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电梯的业主都通过第三方维保商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例如,如果是厂家维保,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万元,而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其压缩到3000元左右。
彭金声等专家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某小区中共有7部电梯,每部电梯每月维保费用为300元,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而这点钱都不够给一个合格的维修工开工资,更不用说还要保养更换零件等。
三是监管落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11日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检测机构对地铁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
四是标准针对性不强。广东省电梯技术学会负责人说,我国电梯制造参照欧盟标准,但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中国有很大差距,造成现行标准难以适应中国国情。
该从源头上治理隐患了
就在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后,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轨道运营管理处处长张文强表示,必要时将启动奥的斯电梯召回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北京地铁事故中发生故障的奥的斯品牌513MPE型电梯。铁道部随后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铁路局安排专业人员,对火车站内的电梯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安全检查。
检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杜绝各类电梯隐患。
杨建昌认为,政府应全面启动调查研究、制定旧的商住楼电梯的更新换代政策,监督旧的商住楼、商厦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换,资金由政府适当从财政上补贴一部分,其余由各业主和使用单位、管理处共同出资。
业内专家提出,由于我国地铁等公共设施客流量大,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多设计几部电梯,交替使用,以免一部扶梯早晚连轴转。同时,在客流量大的扶梯口,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人工急停系统按钮,一旦出现人员摔倒等特殊情况可紧急制动。
此外,还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据了解,美国1962年就已通过了专门针对电梯安全的法律《电梯安全法》,该法律至今已经历了20余次修改。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