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增产
粮食
2009年,全市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450.05万吨,同比增长4.61%,连续六年增产。平均亩产357.05公斤,比上年增加11.82公斤,连续七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粮食增产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市、县(市、区)各级政府根据中央下发的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除良种补贴外,取消农业税、农机直补、综合直补等政策,共同减轻了农民负担。这些惠民措施不仅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增强了农民增收的底气。
在大地奉献给农民的粮食中,科技创新挖掘了增产潜力。去年,市农牧局推广了百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并组织科技人员在小麦生产上抓好节种、节水、节肥、节药一系列节本增效技术,建起小麦资源节约型基地,靠典型引导农民种植小麦。吴桥、东光、青县等小麦主产区,不仅引进抗旱小麦优良品种,还推广“四统一”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给了农民科学种田的动力。在去年秋播中,市农牧局土肥站免费为农民测土,向农民提供配方,农民根据配方再进行施肥。配方施肥一方面节约了肥料,另一方面使粮食在生长中得到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提高了产量。东部盐碱地秋播时配合测土配方,还采用抗旱、抗冻、耐碱的沟播技术。
“晒”车迎国庆
农民
2009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生日。我市组织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迎国庆颂沧州”彩车展演,将我市系列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展演的花车队伍中由各县(市)农民组成的私家车队,成为此次展演的一大亮点。
社会在发展,农村在变化。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市农村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沧县崔尔庄村靠红枣闯市场;河间市米各庄村发展汽车配件鼓了钱袋子;东光李四维村凭借纸箱机械发了家……一辆辆小轿车展现的不仅是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展示出富裕起来农民群众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
奔驰、宝马、奥迪、本田、丰田、红旗……参加展演的540辆私家车,来自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强村,每村30辆。540名沧州农民把私家车开上了狮城街头,向城市居民“晒”出自己的爱车,以红火的日子向国庆献礼。
这些村的负责人表示,能代表所在县(市、区)参加展演十分自豪,这是为新中国60华诞祈福,也反映了他们新时期的新生活。
流光溢彩的彩车驶过,紧随的鼓乐车上,群众敲响铿锵的锣鼓,扭起欢快的秧歌,在沧州街头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引来沿路群众的阵阵掌声。
24个超亿元项目开工续建
农业产业化
2009年,我市新开工续建123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项目总投资55.46亿元,完成投资30多亿元。
农业产业化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器。基于这一认识,2009年我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方面引进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方面鼓励、帮助本地“农字号”新上了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入驻沧州的泰国正大、台湾大成、山东六和、上海新希望、广东温氏、北京三融等6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有的开工、有的续建。同时,本地“农字号”企业也纷纷新上项目。
2009年,我市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增至300家,其中省级33家,国家级3家;创建中国名牌产品2个,驰名商标2个,省级品牌12个,农业产业化发展增速居全省前列。随着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我市农业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开启红枣销售新时代
电子商务
我市是中国红枣的主产区,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枣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万亩枣树富一乡,千亩枣树富一庄,人均百株枣树奔小康。”红枣的销售自然成为广大枣农最为关注的事情,为丰富红枣销售模式,有效破解红枣流通难题,红枣电子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红枣电子交易市场的设立,是红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我市红枣由传统销售向现代电子商务销售的跨越,对引领全市红枣电子交易,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河北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中心之红枣电子交易市场于2009年8月开通,实现平均日交易量105万批,每批100公斤,共计1.05亿公斤。与传统红枣交易不同的是,电子交易由买卖双方在电子订单交易系统里分别发出买入和卖出报价,然后市场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成交,确定双方间的成交价格并生成电子交易,红枣在网上实现交易。
自从有了红枣电子交易市场,我市诸多红枣经纪人只需在红枣电子交易市场的网页上,用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够实现交易。
秀出农村靓丽风景
20个村庄
为展示我市乡村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在全市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跃上新台阶,自2008年10月发起,由市文明办和《沧州日报》主办的“沧州最美丽村庄”评选活动于2009年1月揭晓。在认真会商、投票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和复审,最终沧县崔尔庄镇东村、献县河街镇小屯村、河间市米各庄镇李庄村等20个村庄脱颖而出,跻身“沧州最美丽村庄”。市领导李军、许晓明、葛义栋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村庄授牌。
什么样的村庄才是最美丽的?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此次“沧州最美丽村庄”评选活动中,“美丽”的标准是: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群众认可度高。2008年,省委提出,到2012年,全省至少15%左右的行政村要完成新民居建设和改造任务,60%的行政村要达到村内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三化”。这些,在当选的村庄中已经基本实现,但我市还有许多村庄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可以说,这些村的现在,就是我市其他村庄的明天。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点评获评村庄时指出,20个“沧州最美丽村庄”环境优美、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群众认可度高,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典型代表。
来源:沧州新闻网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