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本报记者接到湖北工业大学学生的电话,反映其所在学校存在乱收书本费问题。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多个本地媒体网站如大楚网、荆楚网东湖社区等,都有湖北工业大学学生投诉其所在学校的乱收书本费现象。6月4日,湖北工业大学在其网站贴出《有关我校学生教材费收取与使用情况的说明》,同时也向本报记者给予一份情况说明。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校方的情况说明与记者的实地采访结果存在较大出入。
一纸通知 书本费从自愿到强制
记者实地采访的结果显示:随机采访的9名同学均表示没有见过学校提供的关于开学时缴纳1200元书本费单独的具体说明或通知。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一男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入学时录取通知书里写着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三项费用一共是多少,然后我们就一并缴纳这些费用”。也就是说,学校不仅没有明确告知学生,书本费是可以自主自愿缴纳的,而且通过捆绑收费的方式,巧妙隐蔽的将书本费缴纳从自愿变成了强制。
对此,校方给出的说明是:“学校连同录取通知书一起,将由湖北省物价局核准的缴费情况说明等入学须知及注意事项一并快递寄给考生,考生报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缴纳教材预收款”。可是三项收费需要一并缴纳,学生能做到书本费自愿吗?
湖北省物价局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鄂价费[2006]183号)》中有明文规定:“学生使用的教材由学生自主采购,学校不得强行统一配备。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可以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组织定购。”
在记者采访中,学生们都反映,“不知道书本费是可以自愿缴纳的,” 不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周围的同学在刚入学时都以为书本费是必须向学校缴纳的,学校并没有告知他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交由学校统一购买书本。
发放随意 与实际需要不符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在书本费自愿问题上学校最初就蒙蔽了学生,即使已经发放的书本,也存在极为随意现象。学生反映,有的发下来的书派不上用场,版本太旧或不符合实际上课需要,还有的发了书没开课,开了课的又没有发书。
“学校发了但没用的书一共有三本,每本都是中英双语的,很厚,平均下来要90块钱一本吧,这三本就花去了近200元。”一名即将毕业的软件工程的大四学生向记者反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均存在这个问题。
一名物流专业的大三女生在提到学校发放的书时很是无奈:“学校发的书很多都是较旧的版本,想要学好点只得去图书馆借,借得晚了只能自己花钱再买。上个学期我们的专业课《采购与库存管理》学校直接就没有发书,我们只好去旧书店买旧书用。”
除此之外,一名学习土木工程的大三学生提到:“上课老师虽然会用学校发的书,但是会推荐我们看其他知识点更全面的书,我们都是自己去图书馆借这些书来看,很多专业课经常这样。”
还要补交 账目明细不公布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学生在毕业前都向学校补交过数额不等的书本费。
“大四的时候有三门课学校没有发书,我们班是一起统一买的旧书,大约二十块钱一本。差不多半个月前,院里让我们每个人补交了200元书本费。”这是软件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的反映。
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说,大四上学期补交了240元书本费,院里也没有给出补交费用的具体说明。
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大四学生身上,在上学期期末刚补交了100元书本费的他向记者抱怨说:“大四的时候,有差不多7门课学校都没有发书,我一直在图书馆借书或买旧书用。补交的100块钱用在哪儿了?开学交的1200块钱用在哪儿了?怎么用得这么快?”
在网上反映情况的管理学院的学生说:“我们曾派班级同学代表去教材科询问,结果对方给的说法是,只管把钱交来就是,别问那么多”。
那么,就像学生质问的,这1200元到底用在哪?为什么还要补交?学校给出明细了没有?记者在校园随机采访的9名同学,他们分别来自机械、物流、土木、电子信息等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但都反映,未见到学校给他们开过书本费开支明细单。这明显与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所说的“每学期教材发放完毕后,教材科都会将各班学生教材领用情况制成明细一览表,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领用的每本教材码洋、实际结算价格在校园网向全体学生公布”不符。
记者就书本费问题,又采访了武汉其他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说,学校没有收书本费的现象,所有课本均为学生自愿自主购买。武汉大学不同院系情况不同,医学部学生说:“院学生会组织同学集体购买,自主自愿,也可自己个人购买课本”;信管院学生说该院大一开学收取了一定的书本费;资环院学生说:“教材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购买,自主自愿”。
高校乱收费问题经过多年整治,已经初见成效,但在个别学校仍然存在较大问题,这次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反映的书本费问题,说明高校乱收费已经由之前的“显性”之乱转而到隐蔽性更强。书本购买上自主自愿,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严格规定的,很多高校也做到了,为什么湖北工业大学做不到?从收取到使用再到对学生的反馈,各环节又为何没有做到透明公开?又逢一个新的大学录取季即将开始,我们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上级主管单位仍然要高度关注高校收费问题,严格管理,合理规范,给学生起码的正常的学习环境。(记者 周荔华 实习记者 国新婵)
实习编辑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