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20日一大早,武汉江岸区二七小学六(3)班的李子煜就带领同学诵读古诗《哭晁衡》。
和李子煜一样,从今秋开学起,武汉在全市小学生中推广“20+20亲近母语行动”,42.2万名小学生每天必须诵读国学经典、提笔练字各20分钟。
武汉一所小学语文老师至今还记得,班上一学生的作文通篇都是网络语言,“偶狂晕,kao,晕死了……”一些学生的字写得东倒西歪,甚至常常“提笔忘字”。
“现在孩子很早就熟练运用电脑,提笔写字、大声朗读的机会越来越少。”武汉市教育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受此影响,孩子们说话、写作文语言贫乏,难以准确理解文意。与此同时,家长与社会更关注数学、英语等能“拿分”的科目,孩子们更是慢慢失去对母语的熟知和热爱。
为引导学生热爱母语,2010年9月,武昌区在小学推行语文素养提升专项工程,学生每天早晨诵读20分钟国学经典、下午练字20分钟。一年之后的反馈显示,学生诵读平均优秀率达到80%,写字平均优秀率接近70%。
武昌区的试验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从今年秋季开始,武汉市教育局要求在全市推广诵读和写字活动。全市所有小学生每天坚持开展诵读活动10分钟至20分钟,每位学生每学年累计课外诵读篇目不少于40篇;每天坚持开展书法活动10分钟至20分钟,每位学生每学年累计书法活动不少于40课时;鼓励课外阅读,每位学生努力做到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3年级至6年级每周必须安排一节书法课。
“每天练字20分钟,已经成习惯了。”在武昌区实验小学五年级C班教室,9岁的李泽美拿起钢笔或临或描,练习写字。一旁的语文老师则在教室来回走动,不断提醒学生坐姿和汉字书写间架结构。
“每天读经典、练书法是学校一直坚持做的两件事。”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说,“读经典,关乎我们的汉语;练书法,关乎我们的汉字。这两样东西是我们民族的传家之宝,是我们民族的鲜明印记。”
回顾这几年的晨读活动,尝到甜头的武昌区实验小学五年级D班的冀禹辰告诉记者:“晨读使我的普通话更标准了,通过诵读古诗文,让我积累了许多佳句名篇,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爱上了诵读。”
记者在武昌傅家坡小学随机翻阅了四年级(1)班的作文本,书写规规矩矩、干净整洁,“练字成了习惯,写好字也成了习惯。”学生们说。而在武大一附小、余家头小学等也能看到许多学生写着一手好字。
武汉市教育局纪工委书记、武汉书法家协会理事高冬媛说,诵读和书法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学生亲近母语,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