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湖北>湖北新闻
武汉最牛班级41人就读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
2011-05-30 14:15:14      来源:荆楚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班主任的外号叫“拉灯”

“我们的学习是‘外松内紧’。虽然老师管得少,但我们自己谁也没放松过,而且很注重学习效率。”现在上海一家公司任职的贺志玄说。高三时学校规定,学生每晚10时半必须回宿舍休息。但为了多看会书,大家总是到了11时还在教室自习。于是每天一到熄灯时间,班主任饶开宏就会去教室关灯,把大家“赶”回宿舍,“就因为这,饶老师被我们起了个外号,叫‘拉灯’。”忆起往事,贺志玄笑出了声。

一旁的班长陈博则接过话头告诉记者,用功是用功,但班上从没有同学打过学习“疲劳战”,“当时念书就跟玩儿似的。”他表示,那时班上同学预习、复习的自觉性很高,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全部消化。而课余时间主要是用来放松休息的。陈博回忆说,当时每天的晚自习前有2个小时休息时间,他都会和同学去操场打篮球,让学了一天的大脑松弛一下。

“在我们班里从没有书呆子,成绩最好的不一定是最用功的。每个人都是又会学习又爱玩。”贺志玄用“有个性”3个字来总结自己的高中同窗。

曾经全班联名“保”老师

高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将一位资历深厚的老教师调来高三(2)班教数学,换走了当时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年轻老师。“我们都觉得以前的数学老师上课方法挺好,我们都很难接受新老师,不太赞同学校的做法。”贺志玄说,为了申明观点,高三(2)班的全体同学干脆联名给校长写信,要求把老师“换回来”。

“学校经过权衡最后还是接纳了我们的意见,我们都很为自己的行为自豪,适合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说。

“方法和态度非常重要。”说起学习经验,陈博表示,课余时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习方法,他们从来不把学习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证实自己努力成果的方式。他们很少死记硬背地学,而是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到生活中。“我们班有一个传统,每堂语文课前15分钟由一名同学做中文演讲,每堂英语课前15分钟做英文演讲。”陈博说,有时同学若讲得非常精彩,老师还会把整堂课的时间都交给他。“也许在其他人看来这个传统有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我们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陈博说,敢于开口说话、敢于把所学东西大胆地展示出来,这门课才叫学好了。

同学情深隔空送祝福

如今,53名同学中,30多人在国外学习、生活,听闻夏婧、贾兆寅结婚,4名同学专程从美国回汉观礼。“我们曾经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有同学高中毕业后兜兜转转又在国外成了研究生同学,这种缘分我们格外珍惜,所以班上同学感情特别好。”班长陈博说。

而一些忙于学习、无暇回国的同学也隔空发来了祝福。“全班有30多名同学都在美国,但我们一年也只聚过一两次。”正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女生罗薇感叹,大家平时都太忙了,见面的机会并不多。这次贾兆寅和夏婧结婚,高中同学也只到场了十几人,没赶到的同学都通过E-mail、电话等方式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

而对学生中涌动的“出国潮”,饶开宏老师则认为“挺正常”。“在外语类学校读书的学生,他们想去国外开阔眼界,我很支持。”据饶老师介绍,全班高中毕业即出国的只有夏婧和当时的副班长黄子砚,她们分别被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录取。“多数学生本科就读于国内名校,毕业后获得各种机会出国深造。”他说,学生们竞相出国,相互间的良性带动作用也功不可没。

虽然远隔大洋,难得聚上一聚,但只要有时间,班上同学还是会通过各种方式交流。“虽然我工作了没去国外继续念书,但也和念了差不多。”陈博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他说,经常在网上和国外的同学联系,除了聊聊彼此目前的生活,搞计算机的他也会和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国内外最新的技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预算公开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医改述评:"织起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河南投票选举29名高官 开封市长书记双双换帅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