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身技能,十堰竹溪县丰溪镇洞宾口村去年返乡的农民刘清林,找到了新的人生支点。3月1日,他给县厨师培训中心民营业主周世祥打来电话:“我现在已在广州一家酒店当上了厨师,月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
据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照军介绍,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劳力培训,是该市走出“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怪圈”,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破冰”之举。
十堰地处内陆,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市在外务工人员约5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63万人的92%。年有序劳务输出35万人次,年创劳务收入在40亿元以上。
针对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剧,部分企业 “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 “就业难”问题并存的情况,近年来,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劳力培训,使培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体能性”的劳动者向“智能性”技术人才转变的步伐加快。
据十堰市人社局局长孙照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较大规模的民间培训机构达40余家,投入劳力培训的民间资金达1.2亿元左右。
湖北省郧西县农民陈明生投入200多万元,创办了劳动力培训中心,目前,培训中心已拥有5000平方米教学楼,250多台(套) 教学设备。陈明生还从北京轻工学院引进3名教师,培训科目从家电扩大到计算机、电工等8个门类。其培训中心已被郧西县列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年培训人数达1528人,年定向向广东、福建等企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1468人,就业率达96%。
竹溪县民营业主刘君美以前在外地闯荡,深知技能重要性的她投资100余万元开办了劳动培训中心,仅今年就招收了300多名返乡民工,教授他们电脑操作、厨师等实用技术。学员经过培训后,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岗位。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通讯员:王坤)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