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归1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前,中国日报记者走访了大名鼎鼎的驻港部队,近距离感受到这支大名鼎鼎又处事低调的军队在管理上的严格,以及面向香港市民的开放。
意识形态碰撞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呢?” 22岁的申玲在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士兵之前,也许从来没有被问过这个问题。
而如今,当有一名16岁左右的香港女孩子在驻港部队举办的青少年夏令营中问起她这个问题时,接触过意识形态多元香港社会后的申玲可以更加自信、更有说服力地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跟小孩子讲大道理太晦涩了,因此就讲了中央政府是如何解决香港的淡水和食品供应、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帮助香港渡过难关等一些具体事例,她就明白了,也觉得我们驻军非常亲切。”申玲说。
类似的意识形态碰撞在驻港部队15年的驻军生涯中还有很多。如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主任廖正荣所说,驻军所面对的是“一国两制”的特殊环境和“酒绿灯红”的严峻考验。
据驻军政治部副主任梁跃嘉介绍,进港初期,香港市民对部队存在着好奇心和畏惧感,但当游行示威人士经过营区时,驻军会按照香港法律,尊重此类活动,除非他们违法进入军营或威胁到官兵的人身安全时,驻军才会请香港警方协调。
驻军通信站政治委员陈文献说,该站15年来多次捡到敌对势力抛入军营的反动书刊、传单,接到“法轮功”分子的骚扰电话,官兵们都会主动报告给上级以正确处置。
“香港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当有人带入右翼或者不良刊物到军营时,只要不明显损害驻军,我们不会找警察。但是如果有人非法在军营墙上张贴非法刊物或者非法进入军营,我们是会找警察的,” 驻军法律处处长兼新闻发言人赵东说。
严格管理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驻港部队的管理比内地军队更加严格,基本实行封闭式管理。连续多年,士兵在驻港的两年间只能在入港和出港时,各在组织的安排下外出参观一次。
“现在其他军队已经很少提‘封闭式’管理了,但是为了在香港站稳脚跟、取信于民,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管理,”驻军步兵旅旅长张杰说。
他说:“1997年7月底时,有香港官员问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回归这一个月来,驻军都好像‘隐形’在营地,我回答说,我们有任务时当然会外出的,其他时间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以防扰民。”
特殊环境下的长期封闭生活是艰苦的。驻港部队政委王增钵曾在西藏工作了三年,在驻港部队工作了两年。他说,在西藏工作的艰苦是一种物质上的苦,而香港驻军的严格管理和寂寞,是一种精神上的艰苦。
驻军航空兵团场站卫生队药剂师兼心理医生李槟说, 有一些战士在枯燥的训练和生活下,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强迫症和抑郁症等问题。驻军通过为官兵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心理档案、开放电话和网络的心理咨询渠道等,来保证官兵的心理健康。
“但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有限,关键还得靠军营文化建设,让官兵形成自我心理预防机制,”她说。
驻军在进港之处已将英军留下的教堂和酒吧改建成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并在2011年以来,投入了4000余万元,为部队配备了液晶电视、智能触摸一体机、DV摄像机、电纸书、电脑、电声乐队器材、高清流动数码影视系统,以充实官兵精神生活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歌咏、征文、影评、读书演讲、书法美术展评等活动等也持续进行。
步兵旅政治部主任周厚顺说,营区各种设施已经很齐全了,加上专门的心理疏导,一般不会有不适感。
向外开放
近年来,驻军逐渐增加了官兵与外界社会的交流。其中最直接的交流,便是每年驻军组织的面向香港市民的开放性活动。
驻军司令员张仕波说,驻港部队除了一方面要按照军委、总部、条令条例的要求,完成正常的教育和训练,同时还担负着繁重的宣示性任务,使香港市民对驻港部队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更深厚的感情。
15年来,驻军先后23次组织营区开放,46万9千余人次入营参观;12次参加“香港植树日”活动,1.1万余名官兵植树5万余株;14次参加香港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共献血约250万毫升;6次参加香港慰老爱幼活动,探访慰问长者幼童2600余人。
今年五一军营开放时,驻军预计会有2.8万人到场参观,但因不少市民连夜排队领票,驻军临时增加了十几个派票点,最后有3.7万人参加了军营开放日活动。
“有市民甚至会敲我们的车门,向我们要票,”驻军通讯站通信营营长吴琼回忆说。
军营开放时,市民可以参观军营设施、观看官兵表演等。今年成立的我军陆军第一支女子特战排表演的擒拿、摩托车特技等绝活深受市民欢迎,被港媒誉为香江特战“霸王花”。许多市民争相与官兵合影留念,驻军亲民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王政委说:“为什么对驻港部队的认同率能不断上升,就是因为营区开放增加了港人对驻香港部队的了解,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市民服务的平台。”
去年五一营区开放时,申玲作为一名巡逻兵穿戴上厚厚的制服与头盔,在炎热的环境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一位香港老年人关心地问她“累不累啊”,还拿出纸巾想给她擦拭被汗水迷离了的眼睛。
“虽然一般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时会有小小的紧张感,但是通过真诚的接触,驻军与市民之间就会消除间距感,增加亲切感。”她说。
民族认同 “文化具有渗透性、外向性,也具有包容性,我们组织的宣示性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宣示的就是一种军事文化,用一种港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宣传我们的党、宣传我们的国家、宣传我们的军队,增强港人的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怀,”王政委说。
驻军先后七次组织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培训学员1200余名;6次与12所香港高校1600余名大学生联谊。去年,驻军首次进入各种思潮激烈交锋的香港大学开展互访联谊,还首次组织香港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
2011年,共有215名学生参加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而今年计划增加到260名。“即便这样,一个学校也只能允许一名学生参加。因为来报名的是能参加人数的几十倍,所以这个我们下一步也要拓展。” 王政委说。
香港特区前特首董建华说,虽然每年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是200多名,但影响的却是几家人,甚至几百人;虽然每名学生参加这个活动虽然只有15天,但影响的是参与者的一生。
据了解,2010年,香港掀起了青年参军的热潮,最后签名要求参军的4000多人中,就是以参加过联谊活动、青少年军事夏令营的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虽然最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认为香港青少年参军在法律上暂时还不具备条件,但由此可见,港人对祖国的归属感已是15年前所不能比拟的。
王政委说,通过参加过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和大学生体验营的大中学生的心得体会,可以发现,每一次互动都提供了让香港青少年了解驻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了解共产党的机会;通过15天的军营生活,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解放军的伟大。
“1998年第一次营区开放时,香港小朋友看到我们的士兵在升旗奏国歌时敬礼,他们也学着严肃地敬起礼来。虽然他们当时也许不一定了解国歌和军礼的内涵,但是却能感受到一种认同感,”参加过所有七次青少年夏令营的步兵旅旅长张杰说。
拓展阅读:中国日报网香港回归15周年独家视频报道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赵盛楠 通讯员 余岱民)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