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工业发展理念成长起来的虞城产业集聚区,通过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创新机制、配置资源、招大引强、培育集群,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散到集的蜕变,真正走出了一条集聚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入驻各类企业165家,其中工业项目132个(在建项目15个),商业、物流、建筑等配套企业33家。初步形成了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企业已经达到96家。2011年度,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从业人员3.9万人。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科学规划,规范产业集聚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总体规划区的南部,规划面积10.48平方公里,实现了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并做到了与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生态环保等规划的衔接。产业规划上以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包装彩印、机械制造、物流运输等配套服务行业。集聚区规划分为四大功能区:五金电子区、纺织服装区、仓储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发展定位为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2011年以来,根据发展需要,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对规划进行了调整,计划新增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批复后产业集聚区总面积将达到15.48平方公里。
强化基础,推动产业集聚
近几年来,虞城县集全县之力,采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投入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高层次建设了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目前,建成木兰大道、工业大道、诚信大道、至信一路、至信三路和203省道、至诚八路、漓江大道、至诚六路、东明路、伊尹大道、至诚四路、仓颉大道等13条道路96公里,形成了“五横八纵”内通外联路网格局。同时,产业集聚区内还建成110千伏供电站2座、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3万吨污水扩建工程正在实施)、日处理150吨垃圾处理厂1座,绿化、亮化工程同步跟进,集聚区承载功能得到完善,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构筑平台,支撑产业集聚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以要素平台建设,倾力打造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投融资平台初步建立了银、政、企沟通协调长效机制和完善的银企合作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土地整理平台推行项目建设用地与乡镇土地整理指标任务挂钩制度,乡镇土地治理出的指标集中用于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集中破解了用地瓶颈;人力资源平台整合县人力资源市场、县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中国虞城网、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各职业技术学校等,建立了人力资源支撑平台和供需结合、收集发布统一的人力供需网络体系,保障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产品检测及技术孵化平台为传统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业的升级延伸和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服务,推动了产品结构的升级;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联席办公制度和综合调度制度的落实,为重大问题决策、项目入园评审、重大项目推进、要素资源配置等各方面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加快了行政效能的全面提升。
打造环境,吸引产业集聚
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各类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较低的盆地。
虞城县从政务、社会、法制等环境建设着手,强力营造了一流的发展环境。在政务环境方面,切实落实直通车政策,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入驻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联署办公,产业集聚区实现与市级主管部门的业务直通。同时,严格首问负责、严格限时办结、严格服务承诺、严格文明办公、严格监督考核,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在社会环境方面,采取电视公益广告、开会培训、墙字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亲商、尊商、安商、富商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在法制环境方面,虞城县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抢砸、无理阻工等各种违法行为,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虞城县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优化投资环境工作先进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投资法律环境产业集聚区”。
招大引强,助推产业集聚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加强招商品牌建设,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不断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实现了由单个传统企业项目招商转向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由单纯引进资金项目转向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围绕产业集聚区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加强与行业百强企业、国内百强企业、国际500强企业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乔治白、世界堡等一批品牌服饰生产企业相继落地,翰都工具等一批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纷至沓来。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已举办多次项目洽谈会、项目对接会,并成功签订高峰纺织等投资协议16个,签订金属硫蛋白(MT)等合作意向3个,两项总投资达7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的入驻,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强大的项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