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伟宾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3日讯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中秋节本应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在我们的城市里,却有很多人因为工作不能跟家人团聚。他们有的来自农村,为了家人和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城市里辛苦打拼。他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是却在各自的行业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中秋节这一天,让我们说说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心声,也祝愿他们都能够梦想成真!
装修工彭立中
“啥时不拖欠工钱就满足了”
“这三四天雨下得把生意都给耽误了!”9月12日下午,雨刚停,彭立中就来到郑州市农业路和中州大道交叉口,望着阴沉的天不停地叹气。
今年59岁的彭立中,来自开封农村。也许是天冷,他在三层衬衫外面又套了件夹克衫,脚上则穿着一双塑料拖鞋。脚旁放着一个手提袋,里面装着瓦刀、铲子、泥抹子等工具。
“像往常,这桥下最多时有百十号人等活儿干。今天过节偏又下雨,在家呆着急人,就出来碰碰运气!”彭立中所说的“家”,是他在农业路附近都市村庄租的两间房。
彭立中二三十岁就出来闯荡了,北京、石家庄、济南、太原、西安等城市都去过。彭立中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老家种地,一个在南方打工。“按说现在当农民幸福着哩,种地有补贴,看病能报销,小孩上学免费。可我有技术,粉墙、贴瓷砖啥都可以,不能光在家闲着,所以就来郑州打工。”
“在外打工,苦点累点就算了,我就怕干完活不给钱!”彭立中一边说,一边张望着周边过往的车辆和人群,生怕漏掉了生意。
“去年跟一家建筑公司在西郊干,说好了一天100块,总共万把块钱,谁承想结账时只给了一半。这不,前几天快过节了,家里还要收秋种麦,我找到那个包工头编了个瞎话说家有急事、等着还账,才算‘借’来2000多块钱。就这,工头还欠我2000多块没给。因为这,我不想跟建筑公司干了,干脆出来自己找活儿。”
“为什么不先签份合同再干呢?”记者问。
“签合同?你跟着包工头干,不向他要钱的时候怪好,你一说钱就跟你翻脸了。你要是说订个合同协议,人家扭头就走,怕你难缠!”彭立中无奈地说。
说话间,雨又下起来了。“工钱啥时不拖欠,俺就满足了!”说着,彭立中收起工具袋准备回家了。
搬运工朱松林
有活干才是节日的温暖
今年的中秋节对朱松林来说没有什么不同,他实在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在外面过的中秋节了,只是连日的低温阴雨让他的身体有点受凉。
9月12日,在郑州市农业路中州大道立交桥下。记者见到朱松林时,他正在吃药。“昨天好不容易揽个大活儿,去工地上挖沟,干完活衣服都湿透了,又喝点凉汤,肠胃就不舒服了。”朱松林边用手摸着身上还未暖干的衣服边遗憾地说。朱松林只穿了一条单裤子,凉风中,又宽又薄的裤子紧紧贴在腿上,让人觉得寒意更浓了。
今年45岁的朱松林是中牟县雁鸣湖乡辛寨村人,今年6月份从家来郑州,每天在立交桥下等活,干的都是像卸车、搬家之类的零工。问他为啥不找个固定工作,朱松林有点无奈,他指着身边等活的工友说:“我们这年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身在外面心里还挂着家里,农忙时候都又回去干农活了,没单位愿意要。”
聊起晚上闲下来有没有娱乐活动时,大伙儿都笑了,一个工友说:“我们的娱乐活动就是大家在一起聊天,听桥上桥下过往的车声。”虽然通常要到夜深车稀时才能睡着,可他们很满足,“就希望每天能踏踏实实在桥下睡个觉。”
记者正要离开时,看到有辆搬家车开过来,朱松林和工友们争先恐后迎了上去,但司机没说几句话就走了,他们站在原地一脸失落。或许,有活干、有事做,才是他们节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