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神水”久负盛名
“完全符合国际和国内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优于我国的崂山和法国的维希矿泉水”。“属低矿化度淡温泉,为世界少有的优质矿泉水。”……从1983年起,国内外相关专家在鉴定了陕县高阳山下的温泉水后,从来都不吝赞誉之词。
翻阅典籍,陕县温泉久负盛名。据《陕州志》记载:“西汉年间,西南温塘沟,泉水四季皆热,病患洗浴者常来自四方,谓之神水”。历史典籍中有“汉光武帝、魏武曹操曾浴于此”的记载。唐代陕州司马王建在《温泉赋》中留下诗句“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更道出了陕县温泉不凡之处。还有古籍载:“温汤在县南十六里,后周太守元楷掘井得泉,极热,遂修为浴水。”汉代张衡《温泉碑》中有“有病厉兮,温泉泊焉”;《水经注》中记载:“大融山石出温汤,治疗百病”。
陕县温泉清澈透明,无污染,口味甘甜,清新爽口。早在1983年河南省科委在三门峡召开陕县温泉矿泉水综合利用论证会,相关专家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鉴定结果提出的结论说:“陕县温泉矿泉水储量大,日开采量可达6000吨,属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硫酸钙钠型弱碱性优质矿泉水,并含有铁、锰、铜、铝、锌、氢、氡、硒等3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理想的矿泉饮料用水和医疗用水”。
中国地质信息中心研究员王维勇以及相关部门专家称“陕县温泉矿泉水的水质优于世界著名的法国维希矿泉以及国内的青岛崂山矿泉”,可开采量等某些特点雄踞国内外之首。
温泉开发期待“升温”
据有关资料记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又加农业体制改革,无暇顾及陕县温塘泉水的开发。
对于陕县温泉的开发,最早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河南省民政厅、卫生厅在温塘村“热水沟”筹建“河南省温塘疗养院”,建成后交由陕县管理,改名为“陕县温泉疗养院”。
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为保障水利职工的身心健康,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水电部兴建了三门峡温泉疗养院。几十年来到此疗养的老干部、老工人不计其数。
后来,从市到县,都依此修建馆所,接待来宾。目前陕县拥有10多家疗养洗浴场所和宾馆,以及多家啤酒、饮料、矿泉水生产企业。地热矿泉水井也由1985年的1眼增加到现在的30多眼,年开采量达到300万立方米。当地百姓也利用温泉水,几乎家家户户盖了洗澡房对外迎客。
“这种开发与利用毕竟是初级的、低水平的开发,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开发,使宝贵的矿温泉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该县旅游局局长、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宏勇介绍,陕县温泉水质极佳,温泉旅游开发一直期待一个大企业、大财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温泉旅游经济发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要素的温泉旅游产业链。
综合开发端倪渐显
能喝又能浴的温泉水,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如何利用难得的资源优势,用足用活市场机制,打造温泉旅游品牌,陕县一直在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陕县县委、政府在反复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决定把矿温泉开发利用作为三产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温泉休闲度假区”这一战略定位,着力在“水”字上做文章,叫响“矿泉神水”的特色牌,大力发展“水文化”休闲娱乐业。
确定“打造中原地区优质温泉休闲度假区”的规划,是因为这里不仅有温泉,更是三门峡市“一城三区组团式”发展大旅游的中心地带。其核心区内的高阳山连绵不绝,王莽寨、刘秀峰、光武洞、唐代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众多,旅游文化等资源丰厚。
为实现这一战略规划,陕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质的资源这棵“梧桐树”,引来投资创业的“金凤凰”。目前,投资2.1亿元的河南御汤温泉国际酒店已完成基础建设。这是一个集温泉洗浴养生、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客房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融合了简欧、地中海以及豫西地域特色等多种建筑风格,在全国尚属首家。
由河南泰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50亿元的高阳山综合开发项目也已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发规模为6.7平方公里,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投资3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温泉商务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露天浴场、养老康复中心、产权式公寓、度假别墅、城中村改造等;第二期投资15亿元,完成各功能区之间的连接和配套设施。
同时,借助今年黄河旅游节的推力,陕县邀请了全国温泉旅游行业的权威专家和一批客商,对陕县温泉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毋庸置疑,在不久的将来,一个自然美景与商旅开发相得益彰的度假休闲区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