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对金融产品需擦亮双眼。资料图片
□石兆铭
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已经非常广泛,犯罪分子也将目标转向了金融知识缺乏的大学生群体。去年3月,郑州一名21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10月吉林动画学院数十名学生陷入分期诈骗,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万元,去年岁末,更是曝出了轰动全国的“裸贷门”。大学生群体成为重灾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巨大挑战。
大学生身边互联网金融产品知多少?
作为大学生,应该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知识,知晓常见诈骗手段并做好风险防范。
首先要搞清与大学生群体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多源于传统金融业务的不同形式,大致有网上支付、金融网销、众筹等几类,与大学生群体密切相关的主要是网上支付和网络理财。
网上支付渠道很多,微信零钱支付、APP绑定银行卡支付、支付宝转账等让人眼花缭乱,支付形式更是花样繁多,普通支付、咻一咻支付、条形码支付等不一而足。但归根结底,网上支付大体分为网银支付(或银行快付)和银行卡快捷支付(第三方支付)。网银支付(或银行快付)就是通过银行网站进行资金结算,最大优点是安全性高,无需第三方参与,直接跳转银行页面并在银行端完成支付,缺点是操作步骤繁多复杂,用户必须使用商户合作银行的银行卡。相对便捷的方式叫做银行卡快捷支付(第三方支付),直接在商户端绑定银行卡,大大简化了网上支付的操作流程,但用户在签约过程中向第三方支付机构透露了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重要信息。事实上,微信、淘宝等电商的快捷支付就是这种方式。
网络理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一类是银行推出的线上理财平台。第一类以“余额宝”为例,它将小额闲置资金通过互联网平台聚集起来,集中投资以获得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同时,又支持用户随时赎回资金到支付宝账户中,用于即时消费、生活缴费和信用卡还贷等。余额宝的零钱增值功能与生活中的支付功能相融合,满足了用户日常的金融需求。另一类是银行发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银行信誉和社会口碑是这类产品的最大优势。与互联网理财产品相比,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通常具有期限固定、投资门槛高的特点。为了应对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所带来的市场竞争,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活期类理财产品,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合作平台等多种渠道购买,方便投资者操作的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比如,中国银行的直销银行产品易商理财,除了可以通过官方手机银行购买,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等便捷的申赎渠道。
金融骗术有几多?
网购退款诈骗,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网络诈骗手段。主要形式是骗子冒充卖家,通过电话、聊天工具等方式与刚刚完成网购的用户进行联系,谎称其刚刚购买的商品出现交易异常,并在“指导”用户进行交易异常处理时,诱骗用户进入钓鱼网站并进行支付操作,最终骗取用户钱财。
类似方法还用于电话诈骗:犯罪分子预先掌握用户姓名、手机号等基本信息,以银行、商户、电信等工作人员名义(可能使用伪基站等手段模拟呼出号码)给用户打电话,提出信用贷款、信用卡额度提升、网络购物退货等服务取得信任,骗取用户卡号、取款密码以及手机短信验证码等银行卡签约、支付的关键信息,随后在电商网站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网上支付交易以转移资金。
网购退款诈骗,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网络诈骗手段。主要形式是骗子冒充卖家,通过电话、聊天工具等方式与刚刚完成网购的用户进行联系,谎称其刚刚购买的商品出现交易异常,并在“指导”用户进行交易异常处理时,诱骗用户进入钓鱼网站并进行支付操作,最终骗取用户钱财。
潜藏的风险咋防范?
那么,作为学生群体,如何预防其中潜藏的风险呢?
互联网金融诈骗虽然手法层出不穷,但预防措施万变不离其宗。从学生群体个人来说,做好以下几点,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好自己,防患于未然。首先,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远低于或高于市场价值规律的误导性宣传信息,不随意访问陌生网站或他人发来的网址链接,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其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个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证件号码、银行账号、取款及登录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支付等动账服务。最后,上网收到推送消息应仔细甄别,严加防范,主动通过官方渠道及其他正规网站求证信息真实性。一旦遭遇诈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联系相关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冻结涉案资金,保留聊天记录等关键信息备查。
学校也要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对信息时代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基础上,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抵御新的校园安全风险。自从山东徐玉玉案发生以来,各大高校正在把防电信网络诈骗放在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位置。日前,为提升学院学生防骗意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还通过伪装成“骗子”,以“诈骗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切身体会被“骗”的感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