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间特色甜品种类丰富而又各具特色,是展现地方小吃最生动也是最直接的。甜品中又尤以糖水类最为风靡,如清补凉、鸡屎藤、甜薯奶等等,一旦邂逅,或许就再难相忘;而甜品中的甜点乡土风味浓郁,如薏粿、千孔糕、咖啡糕等,浓缩了当地人对生活的智慧和感悟。
在北京一带,甜品是被作为饭前小吃在正餐前上桌;而在广东一带,甜品大多是饭后食用的小吃,也可作为宵夜的小品。
只有海南不同,甜品几乎都不以配角的形式出现,要么充当夜宵的主角,如清补凉、鸡屎藤,大部分摊档都是用尽全力只经营好其中一项就算大功告成;要么是咖啡店、老爸茶店主角,如燕稞、千孔糕或咖啡糕,与咖啡、老爸茶相伴而食。
海南的甜品会以这样的方式出场,或许因为惟有如此,方可显现出它们的魅力和与众不同。
清补凉
椰奶清补凉
情迷清补凉
在海南说清补凉,是一件很难讨巧的事。就连要谈论哪一家的清补凉更好,往往也要争得面红耳赤。这实在是因为这种冰冰、爽爽的甜品,太受这个热带海岛欢迎的缘故。
据说,早在上世纪20年代,海南就有清补凉,当时三五个铜板就可买到一碗清补凉。
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市都有清补凉,但与海南清补凉相比,仅仅在原料上就会逊色很多。如南宁清补凉,以银耳、莲子、绿豆为主打,几乎就可以说是“银耳莲子汤”的别称;而桂林清补凉,原料包括西瓜、菠萝、绿豆等几种,更像是“水果什锦冰”的味道。
海南的清补凉,原料少则十几种,多则二十几种,常见的就有花生、红豆、绿豆、通心粉、新鲜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葡萄干、凉粉块、珍珠、薏米、芋头等,其中绿豆解暑、西米营养丰富、西瓜美白、新鲜椰肉和菠萝是海南特色水果、葡萄干是北方特色食品,通心粉是西式食品,原料千变万化,甜的、酸的、南方的、北方的、甚至国外的,有如魔术般完美组合。所以仅从原料来说,海南的清补凉就已经是别的地方不可比的了。
制作也同样不马虎。要将红枣、绿豆、薏米、芋头、西瓜、鹌鹑蛋等分开煮熟,像绿豆、薏米、芋头等还要用糖水来煮,这样煮出的绿豆、薏米、芋头等本身就已经自带甜味了,如果要等到最后才用糖水来调和,显然就太迟了。
摊主会把这些煮好的原料在摊前一字排开,如果一时拿不定主意喝哪一家的清补凉,也可以先比较一下哪一家的原料更丰富些再做决定。
这些原料又经不同的糖水调制,就是不同的清补凉。最普通的是糖水清补凉,过去由于海南民间认为吃椰子容易胀气,当时的清补凉就用制作好的普通糖水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碗糖水清补凉。
现在最受欢迎的却是椰子水清补凉和椰奶清补凉。其中椰子水清补凉就是用冰镇过的新鲜椰子水来组合原料,透明的椰子水中,绿的豆、红的瓜、白的鹌鹑蛋……单从颜色上就让人浮想联翩了。待喝上一口,椰子水的清甜伴着绿豆、西瓜、薏米的味道,又是别样滋味。
椰奶清补凉则是用椰子肉制作出来的椰奶来调和各种原料。各种颜色的原料浸润在乳白色的椰奶中,让人顿时心生爱怜。喝上一口,满嘴椰香,就连那些看似普通的原料,也变得不普通起来。
在海南岛略显漫长的夏季,清补凉是生活中绝对的主角。这一点恐怕外地人很难理解,但只要到海口几条老街去看一看,就能体会到清补凉的魅力。在一家接一家的清补凉摊前,满满地坐着来喝清补凉的人,有人甚至还要打包带回家。
一碗小小清补凉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赞叹。在海南,清补凉摊基本没有什么名号,但好吃的清补凉摊点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就可以吸引来众多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