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第四届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在海口圆满落幕。12月3日至4日,中美两国人权、司法领域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及官员围绕“加强法治、维护人权”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据悉,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是两国司法与人权领域一个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交流平台,是展示中美两国人权发展的一个窗口。
据介绍,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邦上诉法院、纽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深法学、人权研究专家和知名律师。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代表们就政务公开、律师和法官的职责、执法机构的权限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各自国情做了实质性的分析和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无可争议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正视和承认这个现实。中美非政府组织开展司法与人权对话,对于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加深理解,扩大共识是十分必要的。双方代表还就改进对话方式、深化讨论议题、拓宽交流渠道等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史蒂夫·欧伦斯、海口市市长冀文林等领导和嘉宾出席3日举办的开幕式。
崔玉英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一贯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目前,中国以宪法为中心,由236件法律、690件行政法规和8600多件地方性法规共同构成的人权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八大特别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强调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再次写进“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发展和促进中国人权事业作出的庄严承诺。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继续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和人权保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崔玉英对中美开展司法与人权研讨活动给予积极评价。她强调,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两国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积极、务实和建设性的对话,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促进两国人权事业乃至国际人权事业都十分有益。她主张,一个国家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去实现和发展人权,实行自己的人权制度。国与国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才能在人权领域进行有效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冀文林在开幕式上向出席研讨会的中美嘉宾介绍了海口市的城市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他表示,此次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在海口举办,不仅为中美两国专家学者了解海口、并通过海口这个窗口观察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海口走向世界、与世界良性互动开拓了新渠道。
据悉,第四届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会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权研究会、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前三届研讨会分别在中国南通、厦门和美国纽约举办,分别围绕“政务公开”、“审前羁押”、“行政处罚”、“开放社会”、“规范司法”等议题进行了坦诚、开放而富有建设性的研讨。(记者 黄一鸣 刘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