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8日在出席国际经济学会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大会上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在保持通胀可控与保持经济增长间找到平衡。
“抑制通货膨胀依旧是政府宏观经济的首要任务,尽管过程中经济增长会出现下滑。”周小川说。
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创3年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4%。
周小川表示,中国能够容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所产生的一定程度的额外通胀,央行已准备好容纳这部分通胀,这也是中国央行不采用设定“通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原因。
温家宝总理6月26日在伦敦表示,今年维持通胀在4%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5%以下。
英国当地时间6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他在文中说:“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德怀特·珀金斯表示,对于中国来说,5%的通货膨胀率不值得担忧。他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只是暂时出现了泡沫。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输入性通胀和国内需求过高导致的价格上涨,其中来自国外的外部原因是难以左右的。中国的央行正在通过收紧货币供给等有效措施来抑制通胀。”德怀特·珀金斯说。
中国人民银行6日宣布,将把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至此,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此前,中国央行曾于2月8日及4月5日两次宣布上调基准存贷款利率。此外,中国央行已在今年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周小川表示,上调利率并非总是抑制通胀的最佳方式,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有时优于价格型工具。
4日,中国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声明指出,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要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二季度例会强调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对比上一季度例会强调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稳定性”预示着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率上升和信贷限制,使得各银行也更谨慎地倾向于选择将钱贷给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借贷的几率降低。
全国工商联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的最新调研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其生存艰难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资金短缺甚至断裂、融资渠道变窄,使得不少陷入“信贷荒”的企业关闭、减产,有些企业转入高利息的地下借贷市场。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6日在出席国际经济学会全球大会时表示,目前控制通货膨胀是第一位的,温总理之前已对此做过明确表述,信贷投放减少势必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这是无法避免的。
周小川8日表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只能依靠结构性政策解决,而非当前以抑制通胀为首要目标的央行货币政策之所能。
周小川同时指出,除抑制通胀外,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经济增长、较高就业、国际收支大体平衡。“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是中国的长期目标,央行能够通过外汇市场和汇率政策来寻求国际收支平衡。”周小川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降,但并非急剧下滑;根据十二五规划,实现7%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没有问题。
“全球性的债务危机恶化、外汇储备增加等因素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中国经济需要加速调整结构,并应对可能存在的外部冲击。”余永定说。
来源:新华网(记者 倪元锦)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