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个月继续回落,显示出制造业增长势头继续减慢的苗头。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1日也发布公告,公开市场将在连续暂停两周后再度发行3年期央票,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继续延续。
一面是制造业增长势头继续下滑,一面是向市场继续收回流动性,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形势判断和政策走向?
5月PMI再度下滑 政策放松预期再起
数据显示,5月份PMI达52%,较4月份的52.9%下滑了0.9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体现经济运行的一项先行指标,反映了企业订单、就业、库存等最新情况,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反映了制造业经济的衰退。
同时汇丰银行也公布了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该指数也较4月份再度走低,并创下了10个月来的最低值。
联系到此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货币供应量、出口等关键指标的增速均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有所加剧。一同强化的还有人们对当前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心和政策放缓的预期。
“担心政策紧缩的超调,是因为经济回落的幅度可能会超出可控的范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撰文指出。
从近期公开市场操作中,也确实可窥见政策一定程度放缓的迹象。5月上旬央行时隔半年重启了3年期央票后,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该品种央票的发行则一直处于“引而不发”阶段,政策回调似乎正在发生。
公开市场再发3年期央票 央行流动性调控“相机抉择”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之时,央行却再度祭出3年期央票这一紧缩型货币工具。央行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于3日在公开市场发行230亿元的3年期央票。
分析人士认为,3年期央票发行具有一定的政策信号作用,说明货币政策基调仍未发生根本改变。“3年期央票的停发和重启,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相机抉择的特点,货币政策会根据短期流动性状况和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所调整,但政策整体仍然行走在‘回归稳健并趋于紧缩的轨道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在过去两个月里,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回收银行体系资金7500亿元左右,但同时又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超过5000亿元,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又收又放”,被学者戏称为“左手打右手”。
不过,央行当前频频变化的流动性调控凸显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流动性管理是频繁的、双向的。”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与释放流动性相比,紧缩过程需要对形势予以通盘考虑,时机、力度、顺序都不能错。
纵观欧美其他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退出亦表现得相当谨慎:美联储前后两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就曾一波三折,迄今未见有明朗走向;而欧洲央行对金融危机以来唯一一次的加息之举也是颇费思量,走走停停。
增速放缓属阶段性回调 抑通胀仍是第一要务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出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间轻重缓急的判断。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第一要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5月份PMI虽有所回落,但仍然在合理、适度的增长水平,这是当前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认为,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变化,经济增长进入下降周期的可能不大。
专家指出,政策的回调短期内也许可以拉高数据,但长期来看却容易带来经济结构的恶化,一方面错失了结构转型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让通胀成为脱缰野马。
与增速下滑相比,当前通胀的压力似乎更为明显。受南方旱情的影响,通胀压力仍难以在短期内消解,有机构预测我国5月份CPI同比涨幅或将继续保持在一个偏高的水平。
“5月份CPI涨幅有可能再次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甚至不排除在6、7月份继续走高的可能。当前货币政策仍将围绕‘抑通胀’展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来源:新华网(记者 王宇 王培伟)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