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关口。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缓慢。1996年11月,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5年后,这一数字才翻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加快。2006年2月,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不到3年,2009年6月,外汇储备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从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2009年以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与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出现明显增长。此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正利差的情况下,境外资本包括“热钱”流入量加大,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发布报告称,2010年我国“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不过,外汇局同时表示,贸易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海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规的涉外经济活动基本可以解释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郭田勇指出,预计我国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随着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告一段落,境外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的格局将随之变化,届时外汇储备增速有可能出现放缓。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6年来首先季度贸易逆差,贸易逆差额累计达10.2亿美元。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尽管一季度逆差的出现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但也说明中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随着中国外贸基本平衡的趋势进一步明确,顺差额继续减少,未来外汇储备增速将出现下降。
充裕的外汇储备,在为我国防范游资冲击、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为经济的平稳运行增添“隐忧”。
庄健指出,外汇储备是央行在外汇市场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买的,这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大规模投放,成为通胀压力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我国结售汇顺差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造成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加上二季度到期央票和回购规模较大,仍存在对冲流动性的压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强。
此外,庞大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也是困扰外汇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问题。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日前发表文章称,2010年以来,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轮番”贬值,不但使我国外汇储备出现账面亏损,而且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管理的难度。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此前也表示,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不仅受市场容量约束,也受制于东道国的态度,大规模外汇储备资产摆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郭田勇指出,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关键是致力于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率。外汇管理部门可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加强对外部资本市场的投资,包括境外股权类投资以及非金融领域的大宗商品类投资等。
庄健认为,在推动外汇资产多元化配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同时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账目的可兑换。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