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作为陆续发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中最先披露的关键数据,前3个月我国外贸惊现10.2亿美元逆差,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海关总署表示,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顺差139.1亿美元。
回顾近几年我国外贸出口情况,尽管也曾有个别月份表现为贸易逆差现象,但出现季度性逆差却是继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之后,6年来的首次。海关数据表明,一季度进口值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4000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增长5.1%。进口的强劲增长,是导致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季度贸易逆差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有人发出疑问:这是否为中国经济敲响一记警钟,“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动力正在减弱?也有分析人士据此判断,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将为负,并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乐观,甚至有出现滞胀的风险。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按照今年我国“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外贸政策,贸易逆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如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所说,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要通过增加进口,特别是努力扩大从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来调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结构性调整,贸易逆差的出现未必是坏事。根据陈德铭的判断,“今年我国进口增幅会快于出口,因此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不排除个把月有贸易逆差的情况”。
事实上,通过推进自贸区战略和加快实施促进进口便利措施,我国进口规模在去年3月破千亿美元后持续扩大,今年3月更是突破15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幅则从去年10月起连续5个月高于出口增幅,并于2月份出现73亿美元逆差。3月份虽转为顺差,但顺差额也仅为1.4亿美元。可见,通过扩大进口减少顺差是政策追求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然而,人们更关心的是,贸易逆差是否会成为趋势?今年外贸出口形势是喜是忧?记者采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博士时得到的解答是,随着主要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好转,未来中国整体外贸环境将会逐步优化。他表示,近期公布的OECD国家1月份综合领先指数(CLI)继续小幅上升,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加快复苏。从3月份当月数据看,出口环比增长57.3%,进口环比增长46%,贸易逆差转为顺差。而贸易逆差转为顺差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状况明显好转。他认为,二季度顺差将趋向回升。
“年初第一季度一般是对外出口较为弱势的时期,第二季度对外出口状况会逐渐好转,预计4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在3月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可能会趋稳”。陆志明说,尽管外部世界经济总体环境趋好,尤其是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法德等欧盟核心成员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好,从中国进口的需求会有所上升,但同时考虑到欧元区加息可能会引发欧债危机二次抬头,出口同比增速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不过,他提醒,未来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或将持续高企,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仍将持续。如印度央行3月17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6.75%,这也是该国自去年3月以来第8次加息。如果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紧缩持续加深,那么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环境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振荡上行。IMF3月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进一步上升至198.95,已接近2008年的历史高点,其中原油指数则从2月份的184.1飙升至204.42。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迪拜与西得克萨斯等地原油均价也从2月份的97.73美元/每桶上升至108.65美元/每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进口成本。
从进口方面看,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由此产生的国际大宗商品与机电类商品进口需求不断增加,加之政府逐步实施“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政策措施,并与欧美发达国家签订大规模的购买合同,可能会逐步提高中国高科技与机电类商品的进口规模。因此,专家普遍预计未来进口同比增速仍将继续上升。
在3月份实现1.4亿美元贸易顺差之后,接下来的外贸进口与出口又将呈现怎样的增长对比?全年贸易顺差将为何种规模?陆志明说:“从去年的情况来看,4月份是贸易逆差转为顺差的时期。随着4月份出口状况的进一步恢复,对外贸易盈余将逐渐走出年初的低迷状态”。他预计4月份贸易顺差持稳略升,但全年贸易顺差收窄的趋势仍将延续,2011年贸易顺差规模可能会缩至1200亿美元左右。
来源:金融时报(记者 谢利)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