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布的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增幅说明,宏观经济的通胀压力依然严峻。值得关注的是,PPI涨幅扩大对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并不比普通消费者对物价的敏感程度低,而通胀预期可能引发的进一步紧缩举措,更令许多中小企业不安。
7.2%的PPI涨幅背后,输入性压力不可小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由于部分国家仍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金属矿、粮食价格涨幅都在10%左右,对国内的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的输入性压力。他同时指出,国内有关成本上涨包括人工、地价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很难扭转。
记者注意到,昨天国家统计局同时公布的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最新变动情况显示,煤炭、原油、成品油、铁矿石等产品大类中,均有部分品种不同程度上涨。这些工业品中,有的是直接的终端产品,比如柴油;有的则是其他工业企业的生产原料或所需零部件,比如钢板、线材等。这也给下游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及终端市场带来递延性的价格上涨压力,有可能传导到下一阶段的CPI价格上涨。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CPI还会维持上涨,通胀压力短期难以有较大的缓解。
在这样的通胀压力下,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似乎箭在弦上。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预计年内准备金率将上调2次,而可能性最大的就在三四月份。另外,本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1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6周净投放的格局。央行的正回购资金出现净回笼,说明当前流动性管控压力依然巨大,也预示未来有进一步加息可能。李慧勇预计年内还可能加息2次,最快上半年就将启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三四月份央票到期数据达到1万亿元以上,且外汇占款没有出现下降趋势。因此,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一到两次仍有可能。对于加息,连平认为,频繁调整利率将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性和频率会高一点,但不排除央行上半年仍有加息可能。
专家提醒,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当前通胀压力不减的形势下,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类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PPI大幅上涨意味着企业原料成本明显上升;另一方面,流动性的收紧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很可能意味着贷款融资的难度和利息成本将再度加大。
来源:解放日报(记者 杨群 蒋娅娅 实习生 郑思思)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