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最新公布的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32个月来首度落至临界点之下,这一重要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速回落之势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
在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冲击前景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引发了海内外的一些担忧。只有认清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外部经济环境的走势、内部的发展潜力,才能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前景得出理性判断。
经济增速回落目前看主要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经济仍处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重庆勤牛工程机械公司总经理邹晴感觉今年以来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一季度公司的开工率还是百分之百,二季度开始订单密集程度逐渐下降,到了三季度库房里有了存货。
作为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勤牛公司的产品销售与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宏观经济走势紧密相关。邹晴说,今年银根紧,“一揽子计划”去年底也到期了,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由爆发式增长进入了调整徘徊期。公司已经把今年增长的预期,下调到了年初预期的一半。
今年以来,出于尽快稳定物价等考虑,通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从1月份17.2%回落到10月份12.9%;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工业增速从前两个月的14.1%回落到10月份的13.2%。各方面的数据汇聚成一个趋势——经济增速逐步回落。
“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到目前看主要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是我们让经济增长回归常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大幅回收流动性,各项刺激政策到期退出,房地产受到调控,意图是稳定物价,去除泡沫,让整个经济增长依靠内生力量,回归到常态。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如同健康的人一样。人生病了,是要吃一些补药,但不能总吃补药。经济短时期内可以靠政策刺激,但长远看要靠内生力量。现在要把“补药”去掉,经济增速出现一些回落也是正常的。
“中国经济的增速还在9%以上。9%以上其实是比较高的速度,我们过去习惯于两位数的增速,其实这不是常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增速回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说。
外需持续减少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
就在宏观政策主动调控,意图使中国经济增长恢复常态之时,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新的剧烈动荡。外部需求的萎靡下滑,通过出口订单的减少最终传导到中国经济。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旧病复发”,全面引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意大利等国深陷其中,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美国经济也问题多多,遭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之后又围绕提高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纷争不断,失业率居高。欧美经济同时遭遇重大问题,世界经济前景一片暗淡。
由于出口订单通常有一定的时滞,中国出口刚刚感受到外需的严峻。从9月份开始,中国出口已经连续2个月负增长,负增长的幅度从2.1%加深至7.2%。11月份的PMI调查显示,出口订单指数为45.6%,大幅下降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
然而,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只是开始,未来外需形势更加严峻。联合国12月1日发布报告说,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再次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明年将是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或重新陷入衰退的关键一年。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指出,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调整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将呈加剧之势。
“出口导向型经济,一旦遇到外需收紧,冲击会比我们预料得要快,比如巴西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环比几乎为零。宏观政策要提高前瞻性和灵活性加以应对,日前国家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政策预调微调的鲜明信号。”张茉楠提醒。
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仍有50%左右,外需的持续恶化必然导致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PMI指数在11月份回落至临界点以下,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延续回落势头。
“中国经济增速未来将继续回落,但内需相对稳定,基本可以排除经济增速骤然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利用好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中国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加重,特别是外部局势持续恶化、难以掌控。面对这样的局面,应当怎样应对,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看来,中国经济今后最大的风险将是遇到痛苦就放弃结构调整和转型努力,就想到货币政策“开闸放水”。
经济增长总有起伏,企业经营总会遇到困难。换一个角度看,这正是结构调整的难得时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特别是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到了必须调整的关口。
“不能机械、静止地看企业现在遇到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这些困难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等办法消解的,国家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的技改、创新。过了这一关,中国经济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张立群说。
对这一点,不少企业家有着清醒的认识。重庆勤牛工程机械公司总经理邹晴告诉记者,市场销售好的时候,技术创新的需求并不显得那么迫切,而市场销售出现了困难,技术创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四季度,公司打算从加快研发新产品和改变营销策略两方面下手,积极应对难题。
尽管眼前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动力仍然是巨大的。只要政策应对得当,中国经济未来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的城镇化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多在90%以上,其间的差距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中西部地区经济依然欠发达,投资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垄断行业的改革远未完成,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供给、有需求、有活力、有空间,前景无限。”姚景源的分析令人充满信心。
来源:新华网(刘铮 张翅 付子英)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