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重压之下,在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的当下,鼓励民资参与保障房建设再度被提出。昨日,财政部转发该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就保障房建设一事的答记者问,其中坦言今年的保障房资金压力非常大,将创新财政政策和运作机制,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措施维护保障性住房建设。业内人士表示,“屡建屡亏”成制约民企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发展的“瓶颈”,未来如何解决上述瓶颈是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万亿资金缺口
促使监管部门紧急寻觅资金来源
“虽然保障房建设资金不断增加,但建设增量远大于资金增长量,导致缺口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专家告诉记者,根据此前住建部发布的相关安排,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被敲定在1000万套,同比去年580万套的计划量,增长72.4%,如果按照根据公开数据580万套近8000亿元的总投资推算,今年的资金需求量将达到1.3万亿-1.4万亿元。
“1.4万亿元是什么概念,是全国去年卖地收入的总和,中央在其中的投金最多占到10%,单纯依靠地方自筹资金不现实。”上述专家告诉记者,按照2010年的资金投入比例,8000亿元的总投资中,中央财政安排的保障房建设资金尽管达到历年之最,也仅为800多亿元,剩下7000多亿元的资金均为地方自筹,如果今年依旧按照“老规矩”,保障房的建设势必会在地方遭到一定的阻力。“而且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中,增量最大的属公共租赁房,这些持有型物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将更大、更久,对于地方财政形成的压力更大。”因此,如何更多渠道地吸引资金建设保障房成为摆在中央及地方两级政府部门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王保安坦言,为解决上述问题,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财政部将进一步打通民企进入保障性住房通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安居工程建设。
屡建屡亏
措施缺位致民资不愿碰保障房
然而对于财政部的这一表态,民企并没有多大的反馈,屡建屡亏的“历史”让他们心有余悸,风险分担政策的缺位更是让其止步于保障房建设之外。
“民资一方面看好保障性住房市场,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临亏损风险。”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乃醒告诉记者,据他调研所知,由于建设周期长,建设期内难以抵御原料和人力成本上涨,而住房销售价格的固定,让很多民企不仅未实现盈利,反而陷入亏损状态。
一位曾参与两限房建设的民企老总告诉记者,由于保障性住房为民生工程,地方政府给开发商的利润点一般锁定在经适房不高于3%,两限房不高于6%-7%,且售价为固定价格,整个建设周期内不得调整。
但由于此前保障房用地大多数以划拨形式为主,划拨的土地并非净地,建设周期较长,拆迁成本较大,加之通货膨胀导致的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用工成本上涨,最终导致无利润甚至赔本。
“我在某直辖市的一个项目3年下来亏了2亿多元,听说还有更多的,有的国企一个项目就亏12亿元,国企亏了还有补贴,我们这些上市民企可亏不起。”这位老总坦言,如果有合适的补亏措施,自己还是很愿意参与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亏损商品房补
或成解决良方
针对民资进军政策性住房领域遭遇的“瓶颈”问题,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可通过政策补贴鼓励民资进军保障性住房市场,不过对于补贴措施,顾云昌给出的建议更加具体。“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较低的土地出让价格将土地转让给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民企,以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可让民企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同时,进行部分商品房建设,通过商品房销售弥补保障房建设亏损。”
事实上,通过增建或改建部分商品房来补充保障房亏损北京已经率先展开试点。此前,北京市住建委主任隋振江透露,为解决历史遗留经适房项目的亏损问题,保护企业参与经适房建设的积极性,在经适房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为解决开发企业亏损问题,北京市将从回龙观、翠城、朝阳新城经适房项目中,划拨部分房源调整成商品房或限价房出售。目前,回龙观项目已完成调整商品房立项核准。
来源:北京商报(齐琳)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