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势助推大数据产业腾飞
——贵州携手北京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系列报道
2月25日一早,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陆续接到了从青岛总部打来的好几通电话。
“这几天,青岛海信总部已经初步完成了对贵阳海信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贵阳海信总经理办公室宋金龙主任介绍,2014年,将成为贵阳海信智能产业本土化发展的“元年”。
早在2010年,贵阳海信就已经开始发展智能产业,并成为贵阳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监控指挥系统最大的供应商。通过这一系统,交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从而实现控制的“智能化”。
事实上,与贵阳海信一样的端产品的制造层企业都面临着崭新的发展契机。
从2013年9月北京·贵阳创新驱动系列活动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生根,到同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中心汇集贵安新区,贵安大数据基地呼之欲出,再到今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峰会”即将举行,贵阳即将圆梦“大数据”产业。
信息时代到来,带来了数据的迅速膨胀变大。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而谁在这场革命中争得主动权,谁就能进入大数据国家战略第一方阵。
机遇与挑战当前,贵阳不仅摩拳擦掌,更是早早做足准备,蓄力一击。
“早几年,谁能把贵阳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与信息技术这么高精尖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地域门槛已经不是发展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因素。而同时,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开花,贵阳的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产业氛围。一面是弱势被弱化,一面是优势被放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贵阳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正当其时。”贵阳市工信委主任康克岩说。
康克岩的自信源自于贵阳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十二五”以来,贵阳市生产总值保持15%以上的迅猛增长。2013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85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