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村是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省黔南自治州贵定县的一个偏僻村落,对于61岁的陈灿朝来说,那是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而如今,令老陈没有想到的是,她会因为一场猝不及防的干旱而被迫第一次走出自己的村寨。
随着旱情的持续,陈家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生计,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不得不与丈夫一起到贵定县新巴镇的一个村寨打工。
“家里的地真是太干了,种的水稻跟玉米全死了,我必须要出来打工,”一说起家里的遭遇,老陈有些掩饰不住沮丧的情绪。
根据上个月末,省抗旱总指挥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六月份以来,省内88个县市中已有87个受到干旱影响,479个水库干涸,349条河流断流,超过547万人饮水困难。
贵定县是此次贵州旱情受灾比较严重的灾区之一,据县水利局主任宋凌林介绍,水稻、玉米和烟草原本是贵定县三大主要农作物,由于旱情的肆虐,一些受灾严重的乡镇,大部分水稻跟玉米已经接近绝收,许多当地农民即将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地。
根据新巴镇当地村民的介绍,除了种烟叶的农民还能用勉强收割的烟叶换回一些损失,那些只种了水稻跟玉米的农民就只能寻求其他的方法,比如像老陈一样出去打工,来度过难关了。
今年年初,新巴镇幸福村水冲寨40岁的村民陈先和她的丈夫在当地银行贷款20万元人民币,资金全部投入用以烟草种植。往年,当地百姓种的烟叶至少能长到1米左右,由于干旱的袭击,今年刚收上来的烟叶叶长仅30厘米左右。这让原本满心期待丰收的两口子,如今只能看着干裂的土地发愁。
陈先面对记者时,无不表达自己的担忧。她说,现在她不仅要发愁自家的收成,更不知道从哪来钱付给雇佣的工人。
陈文扬来自德新镇水利站,该站是县水利局下属的分支单位,负责组织当地老百姓的抗旱工作。据他介绍,德新镇在此次干旱在中受灾严重,超过一半的耕地,约合402公顷的庄稼将面临绝收的风险。
55岁的丁福祥是该镇丰收村的村支书,“我一辈子都在这里生活,但自从1972年大旱后,就再没见着像今年这么严重的干旱了”,说起这次的旱情,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也表示无奈。
据贵定县水利局局长杨先云介绍,今年贵定全县降雨量300毫米,仅为往年同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干旱以来,当地政府迅速出台措施积极应对旱情,其中包括在县内各地架设抽水泵方便灾民取水以及亲自“送水下乡”,为急需用水的灾民送去干净的饮用水。
杨局长介绍,包括水利局、农工局和民政局在内的数个的县政府部门已经联手起来,将抗旱当做目前贵定县的头等大事来对待。“我们要力争保证不让一位村民因为干旱吃不上水,保证他们的饮水安全是我们现在的要务。”
杨局长表示,县政府已经紧急拨款数十万,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县下属的乡镇采购了数十台抽水设备和大量送水管道,并且派专人运送到需要这些设备的村寨当中。“目前主要还是采用集中抽水,分拨运送的方式,”他介绍到。“我们现在还不能保障每一个村寨的饮水,但是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让绝大多数受旱的村民得到及时的救助,电力部门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
杨局长暗示,从目前的情况和省气象局和专家组反馈回的信息来看,这段干旱还有持续下去的迹象,谈起下一步救灾措施,他表示,县政府正计划组织农民在小季,积极抓紧补种白菜,土豆等替代作物,尽可能从最大程度上弥补灾害损失。“专家估计,9月上旬会是一个补种的理想时机,”他还再次强调,如今县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全力保证所有村民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
据新巴镇水利站的负责人史迪平介绍,目前,他所属的水利站分派两辆送水车每日往返60公里以上,分三到四次为当地村民送水,每次可运送5吨饮用水,每个村落每两天可接收一次饮用水,这基本保证了周边村民的正常饮水。
当卡车每次抵达56岁的村民陈广发的村寨时,他都提着四个水桶,往返两次为家人运水。“来一次,我能给家里送大概80斤的水,”他表示,家中五口人基本上要靠政府的运输水来维持度日。
“这些水用起来是很紧张的,”陈广发谈到,“光是吃饭和饮水就要用去不少,而我已经整个夏天都没有洗过衣服了。”
省民政厅8月底发布的消息显示,通过贵州省各级政府的努力,省内已经有超过440万人成功化解了饮水难的危机。
与此同时,根据贵州省气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这场覆盖全省大范围的干旱预计还将持续到9月中旬。
国家抗旱总指挥部几乎在同一时间派出了多支工作队,分赴旱情严重的各西南省份,包括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和重庆,来协助当地开展抗旱工作。中央政府同样已划拨了超过二十亿人民币的资金,用以支持西南地方省份的抗旱工作。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记者 邱博 实习记者 张雨)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