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
复苏中的董酒
国际化
观察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看融入国际化的程度。
在贵州酒产业发展中,能够在国际舞台形成影响的,目前只有茅台。而从市场份额比例看,其国外市场远远不能和国酒的地位相匹配。因此,布局国际市场,更多融入世界经济舞台,是茅台和贵州白酒产业下一步需要加强突破的重点。
在贵州的邻省四川,同样以酒闻名,以五粮液为主的白酒产业集群目前已经领跑市场。
其开放和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也领先于贵州。
在此次 “酒博会暨投洽会”中,五粮液展馆打出的名片是“世界名酒”。为实现“世界名酒”的梦想,五粮液开始了新一轮的国际市场布局。一是通过参加国际酒类展览会、举行品鉴会等形式,加大中国白酒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二是改变单纯依靠出口的营销思路,加大渠道整合力度,诸如通过开设海外旗舰店、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形式迅速构建海外销售体系,以确保海外消费者能够更为便捷接触和购买到五粮液及系列产品。三是从各个层次全面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根据海外消费者需求开放适合的产品,以满足更多海外顾客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现在,以五粮液为主的四川白酒,已经进入世界五大洲,尤其是在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稻米文化圈”国家市场走俏。剑南春、水井坊、郎酒等品牌都在国际舞台上形成了市场突破。
而其他省区的酒类品牌,也纷纷在国际化舞台上进行布局。山西汾酒集团在旗下品牌“竹叶青”出口逐年加大的同时,高调宣称打造“国际香型”,为汾酒的国际化战略做全方位准备。
另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四处扩张的是绍兴酒,早在2009年,绍兴酒就出口1.2万吨,创汇价值1869万美元。
另外,保健酒椰岛鹿龟酒和广东米酒,都在试水国际化市场。
据中国酒类商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白酒的实际出口量只有3万多千升,不到全国白酒产量的1%,但出口上100千升以上的企业如今已有8家之多。
而在贵州,作为全世界酱香白酒基地,目前真正能走进国际市场并形成影响的,只有茅台酒。
贵州高层深知,仅仅有一个茅台是不够的,贵州酒业发展的滞后是整体的,开放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独特的黔酒渠道,难以融入国际市场。
“‘容天下人,卖天下酒。’贵州白酒的突围,同样需要观念的转变,用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去搭建平台和寻找机会”,2011年6月29日,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在全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上如是说道。
这一切,在正在举办的“酒博会暨投洽会”得以释放。
“从展馆面积、参会参展规模、组展布展等方面看,此次展会均达到了国际性展会的要求”。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增伟还说,“相信酒博会一定能越办越好,成为具有贵州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名专业展会和国际酒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以酒言志。“酒博会暨投洽会”使贵州有机会开始让世界倾倒。
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2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68家酒类企业参展参会,对中国进口酒类商品的主要国家90%以上到会参展,包括轩尼诗XO、人头马XO、拉菲红酒、拉图红酒、喜力啤酒、嘉士伯啤酒等在内的世界排名前十的烈性洋酒、红酒、啤酒品牌集中亮相。
“酒博会暨投洽会”带动作用是明显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来黔出席“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时说,通过举办酒博会,带动经贸洽谈,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个做法非常好。贵州以茅台酒为龙头抓酒业发展,抓得对,抓得准。
“醉翁之意不只酒。”博览会在为贵州和世界酒类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推进了其他招商项目。
在“展示全球佳酿、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开放开发”为主题的酒博会暨贸易洽谈会上,参展人员和采购商1.2万人,拟签订酒类贸易合同1670个,贸易总额439.7亿元。集中签订投资项目148个,总投资1188亿元。
最为收获的,应是国际性的展会和招商活动,开阔和拓展了贵州各级干部的视野和开放意识。
织金县县委书记马培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会展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加快了贵州开放的进程,利于引进外力来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可促进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拓宽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据其透露,在8月18日签约现场,织金县的工业和农业科技签约金额约10多亿元。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和展会,可以尽早把贵州已具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熊维平在参观完酒博会后感言:“今后,贵州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开放的视野,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