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万峰林:美丽乡村吸引游子“归巢”

2014-03-27 10:35:05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贵州万峰林:美丽乡村吸引游子“归巢”

这是万峰林脚下的纳灰村一隅(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24日电(记者李放、王新明)从贵州西南端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出发,在崇山峻岭间的小路上驱车行驶半小时就来到了万峰林脚下。“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400多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描绘了万峰林的壮丽,但却没有写出山区自然条件的恶劣。

  “以前村子里没电没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进一趟城要走几个小时。”万峰林脚下万福村年近60岁的村民陈文章说,“村子里破破烂烂,都是高矮不一的小木屋,生产生活物资缺乏,种一亩地连300元都难赚到。”

  2004年以前,由于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万峰林脚下的村民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却只能依靠传统种植、养殖业,过着贫困的生活。2004年,万峰林脚下的纳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64元。

  基础好了才能谋发展。2001年以来,贵州省以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广泛开展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当地政府从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开始逐步改善,不出三年村子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在纳灰村看到,千亩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散落着一栋栋农家小楼,连接家家户户的柏油路平坦整洁,太阳能路灯、污水处理设备、活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映衬着青山绿水,一处处村寨显得祥和宁静。

  “只是环境好,村民们还是留不下。”纳灰村村支书冯子荣说,靠种地只能不饿肚子,想挣钱还是要出去打工,崭新漂亮的村子除了过年,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万峰林是棵‘摇钱树’,必须要想办法依靠独特的自然优势发家致富。”

  2013年,黔西南州在万峰林召开了首届“中国美丽乡村 万峰林峰会”,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美丽乡村结合,探索出一条依托万峰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村子里依然保留着打糍粑、酿米酒的传统,没有过度的开发和商业化,传统的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纳灰村村民王玉琴用自家房屋办起了客栈和农家乐,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春节黄金周,黔西南州共接待游客17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2亿元。

  “全村400多户人,已经回来200多户了。”19岁的万福村村民田洪亮外出求学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和父母一起留在城市打工,而是独自回到了村里打算开一家茶水吧。“村里环境和条件现在都好了,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搭起了‘巢’,我们这些游子就能回来了。”

编辑: 宁波 标签: 万峰林 归巢 游子 乡村 2004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精彩热图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