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地区为什么优先发展旅游业?怎样加快发展旅游业?如何解决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旅游业怎样带动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对于这些问题,贵州近年来阶段性发展的经验,给出了一份省级答案。
本报从即日开始,刊发连续报道,从贵州旅游的路径选择、资源理念、平台推动、难点攻克、未来转型等多个角度进行报道,以期解剖典型,推广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高舜礼李旭波
冯颖通讯员何春
经济落后,资源富集,是贵州经济的基本省情。
理念科学,赶超迅速,是贵州旅游的崭新姿态。
因为贵州,云贵高原的旅游更加异彩纷呈。
一批世界级的新兴景区群星般涌现,梵净山、西江苗寨、百里杜鹃……丰富着贵州旅游的表情。
一批世界级的老牌景区深层次挖掘,黄果树、龙宫、遵义会议……重塑着贵州旅游的张力。
一批生动的旅游形象口号,多彩贵州、爽爽贵阳……颠覆着人们对贵州旅游的认知和评价。
一组组靓丽的数字,则印证着贵州旅游奋发的足迹:
过去5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幅分别达29.4%、27.9%,均超过全国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旅游业总收入在GDP中占比高达27.3%,形成“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的“贵州特色”。
尤其值得人们欣慰的是,人文和自然的原生态,在贵州旅游的跃进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贵州的别样风情,将成为未来贵州旅游发展的发酵池和倍增器。
十几年的奋进,十几年的创新,凝聚了贵州人一种不甘落后、顽强拼搏的精神。
十几年的探索,十几年的坚持,走出了一条贵州人自己的路——后发赶超。
近期,我们在贵州采访,与贵州方方面面的人士交谈,试图探询这条路径的形成过程,挖掘其内涵实质,从而还原贵州旅游后发赶超的深层规律,为后发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借鉴。
后发赶超:逼出来的战略选择
谁都没有贵州人理解贵州的省情。
贵州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正因为这些条件优势,贵州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早。
但贵州是一个一产二产不发达的地区,多山的地形加上交通条件落后等环境制约,旅游经济在较长的时间里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