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龟裂、山塘干涸、作物枯死、饮水艰难……入夏以来,旱情在贵州大地上持续蔓延,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0个发生不同程度旱灾,15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220余万人饮水困难。
绝不让一个群众断水!面对灾情,贵州数万干部下乡送水、社会各界增辟水源、群众团结互助找水……在旱灾区,一场“饮水保卫战”在群山峻岭间迅速展开。
7月26日,桐梓县高桥镇龙爪村留守儿童牟红艳在等待送水。当地村民说,自6月以来井水枯涸,生活用水靠政府组织水车运送。新华社记者王念 摄
“绝不让一位群众没水喝”
今年,贵州受旱时间较常年提前,受旱范围广。7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
针对持续蔓延的旱情,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时全面部署,启动了抗旱应急响应。各地组织力量挨家挨户排查群众饮用水情况,确保每家每户的饮水安全。省、市(州)、县(区)、乡(镇)的各级抗旱服务队紧急奔赴灾区。全省3万名驻村干部立即行动,投入到抗旱一线。
抗旱救灾的第一战役是“饮水保卫战”,目标:“绝不让一个群众没水喝”。
连日来,记者在旱区看到,机关干部、武警、消防、解放军的送水车、送水队活跃在各村镇。在不通公路的山梁上,送水队肩挑背扛,顶着烈日把饮水送到村民家中……
在娄山关下的桐梓县高桥镇镇龙爪村上坝村民组,记者遇到遵义军分区官兵正给灾区送水,村民们备了各种各样的水桶,有序在路边排队取水。村民姚建新告诉记者,从6月底起,他们用水就一直靠送,每隔一天的下午4点左右,准有水送到。82岁的程攀珍老人家里的水缸已装大半缸水,她告诉记者,子女在外打工,水是镇里的干部送上门来的。
黔东南州1100个驻村工作组把为群众抽水、送水作为重中之重。在三穗县滚马乡苗鸟村,陆德礼等4名驻村干部每天步行几里路,为没有青壮年劳力的家庭挑水,被群众称为“挑水干部”。陆德礼说,大旱当前,“保证群众饮水就是我们的首要工作”。
遵义县龙坑镇八里社区驻村干部邹云霞及时协调抗旱资金2万元,在最短时间修复好旱区破损管道,保障了群众饮水“生命线”。绥阳县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摸底登记建立供水档案,确保不遗漏一个人。
这是桐梓县高桥镇旱灾区的玉米(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念摄
2013年7月29日,金沙县消防支队抗旱应急分队消防队员为受旱群众送水。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