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

2012-12-06 10:40:31 来源:贵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最近一段时间,贵阳市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党委书记崔向前很忙。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了这位党的十八大基层代表从北京参会归来后走访调研、思考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地各部门深刻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贵州各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在农家”建设模式、社区管理的“贵阳经验”、社会风险评估的“铜仁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余庆经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等一批成效明显的社会管理创新好经验、好做法。

随着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贵州与全国一样,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也必将相应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如何按照十八大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升华已有经验,通过进一步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努力形成全体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在思考!在行动!

优化农村社会管理:

点燃农民追求美好生活激情

如今,在贵州高原,从大娄山麓到乌蒙腹地,从赤水河畔到南北盘江,一个发端自遵义的“四在农家”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这四句关于活动内涵的描述,早已不再是纸上蓝图,而是贵州干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触动了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兴奋点,点燃了农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激情。“富”是基础,“学”是条件,“乐”是动力,“美”是目标,看得见、摸得着,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

“富在农家增收入”,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开发资源,培育产业,开发农村先进生产力,让老百姓富起来,夯实物质文明基础;“学在农家长智慧”,就是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增长农民智慧和致富本领;“乐在农家爽精神”,就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激发农民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让农民做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主人。“美在农家展新貌”,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文明树新风,引导农民追求心灵美和环境美,建设殷实、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四在农家”活动以农民增收得实惠为根本,以“四有五通三改三建”(即:有一条致富的路子、有一幢适用整洁的住房、有一门实用技术、有一套家具;通水、通硬化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村务公开栏)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自2001年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以来,遵义市引导广大农民培育文明风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全市涌现出茶叶、药业、竹业、水果、辣椒等数十个专业镇和数百个专业村,近千个乡村旅游点,创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高于全市水平400元以上。通过创建,建立了农家书屋、卫生室、便民商店及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同网,村庄公共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与城镇趋同。到2011年底,全市已有400多万农民受益。

2006年,湄潭县田家沟开始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在政府协助下,村民们先后修通水泥公路,开通班车,完成了以“白灰墙、小青瓦、雕花窗、红柱子”为特色的黔北民居新(改)建工程,改造庭院环境,建起了图书室、垃圾收集站、农业灌溉提水站等设施,修建了篮球场、农民文化广场、卫生室等。同时,政府大力扶持的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村民买起了40多辆摩托车及小汽车。村民经常组织车队自驾游,充分享受着农村改革发展的甜美果实。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全面优化了农村社会管理,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遵义到处呈现出一派富足文明、和谐欢乐的新农村图景。田家沟人感觉他们“天天在过年”,深情编写了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当地广为传唱。

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示范标准,以“黔中经济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村寨、旅游景区、景点周边村寨为重点,推动示范带、示范区、示范片建设,以点带面开展创建活动。

截至当年底,全省“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已建成15565个点,覆盖全省6028个行政村,1076万余名群众受益。力争到2015年“四在农家”创建工作覆盖全省80%以上行政村,到2020年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

10余年“四在农家”的坚守。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同志说:“实践证明,在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普遍增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句十八大报告中简练的话语,贵州视其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始终问政于民求发展之道,问策于民求创新之路。借鉴、推广“四在农家”经验,贵州在农村社会管理中还有其它许多好的探索、创新。贵州决定,要在全省进一步全面推广“四在农家”模式,统一打造“四在农家”品牌,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造福农村群众。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有专家认为,“四在农家”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引导广大群众创造文明、发展文明、分享文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点燃群众参与建设美好生活的激情,真正调动其参与、支持社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正是贵州“四在农家”深层次的启示意义所在。

探索城市新型社区管理:

推进自治寓管理于服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贵州各地寓服务于管理,探索加强城市基层管理的新路子,涌现了“网格化”治理“大方实践”、服务型社区建设“红花岗模式”等一批典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贵州现象”。特别是社区管理的“贵阳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贵阳市针对当前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街道办事处“机关化”和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积极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以“精简层级、夯实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变过去“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管理模式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实行将新型社区的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四纳入”,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扁平化和基层自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培育了碧海社区等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典型。

“变四级管理模式为三级管理模式,就是要千方百计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增强社区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决不能让政府变成‘衙门’,把党和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工作‘一竿子插到底’。”贵阳市有关负责人说。

在改革试点区域,贵阳市还创新了社区设置模式,实行“一社多居”。即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人口数量、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重新划定社区服务范围,一个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内一般设置3至4个居委会。

“社区服务中心开设有10多个服务窗口,提供社会保障、民政、职业介绍、邮政快递、旅游票务等服务。以前办个证,没个十天半月办不下来。现在只需跑趟把路就可以了。”在小河区黔江社区服务中心内,刚办完事情的张阿姨一脸笑意地说。

为还原社区和居委会职能,贵阳市探索推行了“居政分离”机制,新建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不再承担经济工作职责,“轻装上阵”统筹区域内党务政务工作,同时将行政职能从原社区居委会“剥离”出来,让居委会“去行政化”回归自治,让居委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办理公益服务事业等自治活动,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

党的十八大代表、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党委书记崔向前说:“改革后,居委会工作人员采取的是自愿服务,实行弹性工作制,政府不再按人头发放补贴。政府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工作,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

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永无止境。这句话体现在贵州许多地方的城市基层管理中。2011年以来,六盘水市钟山区积极开展社区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活动,促使生活在社区中的党员由“隐到显”亮出身份,带头为群众排忧解难,唤醒了党员“八小时外”的党性宗旨意识和先锋模范意识,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

毕节市大方县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构建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统筹信息化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按照“划小社区、划多阵地、划短距离、划清底数、划全功能、划明责任、划活资源、划实考核”的要求,以300至500户为网格单元,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将社区(村)科学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

大方每个社区的网格工作人员在10人左右,由乡(镇)社区(村)干部、低保协查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禁毒社工、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这打破了过去工作人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工作效率低下、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实现小纠纷不出网格,大纠纷不出社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根据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贵州将进一步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

编辑: 宁波 标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恐怖乌云”笼罩深圳如“后天”降临

烟台举办活体蝴蝶展 市民感触春天色彩

网上流传苍南一干部“收礼视频” 当地纪委称正在核实相关情况

上海地铁7号线自动扶梯突然逆行 致多人受伤送医

精彩热图

杭州举办宗教界消防运动会

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樱花小萝莉”网络走红 萌态美样惹众网友狂点赞

马伊琍父亲开微博写信给媒体:请放过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