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贵阳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引导力度,搭建为老服务平台,通过出台《关于实施“老有所养”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法规,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地、水电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在全市营造出为老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社会为老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建成。
74岁的何大爷退休多年,儿子在美国工作,前些年老伴也去世了。平时,何大爷每天锻炼身体、下棋钓鱼,儿子和媳妇也只能抽空打个电话问问,说起来独居的日子也算过得不错。不过3年前一次不小心在家摔了一跤,折腾了3个月,让何大爷感受到了“空巢”的日子不好过。
“现在好了。住这比家里还方便!”在贵阳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何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走进占地约5亩的修文县中心敬老院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据了解,这家床位86张、总投资595.72万元的敬老院是贵阳市委、市政府2012“十件实事”之一,也将成为该市第7家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
自2008年以来,贵阳市在市民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开拓下,全市国办养老服务机构从原来的2家发展至7家,既有用于安置照料“三无”老人的社会福利院,也有满足大众养老需求的县级老年公寓,还有满足较高层次养老需求的老年公寓。国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极大提升,缓解了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养老床位供不应求之间的矛盾。休养环境的改善,功能设施的完善,服务层次的丰富,也使国办养老服务机构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骨干和示范。
目前,贵阳市共有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45家,床位数近3000张,在全省走在了前列。“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医疗服务站”、“为老服务公司”等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站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社区和乡镇。这些服务站点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切实解决了居家养老老人们的生活困难,还创新了“居家养老老年餐桌”、“日间托老所”等服务内容,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弥补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喜爱和欢迎,成为社会养老体系中服务能力最强的一环。而针对社会养老的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特困老人护理补贴的发放,则更是让老人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记者手记
据民政部的调查显示,90%的中国老年选择居家养老。“老有所养”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贵阳市民政部门整合各种社区资源,着力构建居家养老覆盖网络,值得肯定。为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贵阳民政部门还多方申请国家和省级引导扶持资金,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发放补助,做到市场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合理有效配置资源,使得全市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得到蓬勃发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机构规模明显增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今年贵阳市“老有所养”5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该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贵阳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至106家,已建成养老床位5000余张,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3%,53万余老人受益。(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