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国家级“非遗”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水根,最得意的事是一双儿女传承这门技艺。“女儿比我细腻,儿子学问比我高,一代比一代强呀!”
银饰春天
今年52岁的吴水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第八代传承人。“从来没想过苗族的银饰品也能有发展的春天”,吴水根说,“以前,小镇上苗族姑娘出嫁,做一些首饰当嫁妆,即使是有钱人家有银子做饰品,也不知道该卖给谁”。
2009年起,为保护“非遗”,当地政府不仅加大对苗族银饰品宣传力度,还免息贷款。由于苗族银饰品纯手工打造,样式精美,文化内涵深厚,大量银锭从东南沿海涌入贵州,订单一张接一张飞入苗寨。
“我每年净收入20多万不成问题,全国10多个城市有我们的销售点”,吴水根自豪地说,“现在每天都很忙,6时起床工作,直到次日凌晨休息。”
女儿传承
历史上,苗族锻造技艺传男不传女,吴水根开了先河,女儿吴春秀8岁就跟他学银匠手艺。
今年24岁的吴春秀告诉记者,中学毕业后,其他同学或外出打工或继续读书,受父亲影响的她选择学习传统技艺。
经过努力,吴秀春成为贵州省年轻女银匠传承人,她制作的吉祥鸟、龙头钗、龙凤双舞、一帆风顺船艇等银饰品,工艺精细入微,栩栩如生。
随着苗银饰品越来越受人重视和追捧,吴春秀成为朋友和同学羡慕的对象。今年,她两次接受澳门文化局邀请,前往澳门表演与介绍苗银饰品锻造技艺。
吴春秀告诉记者,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着银饰盛装备受当地居民欢迎。人们感叹苗家姑娘的美丽大方及苗银的精美细致,纷纷要求与她合影留念。
“原来村子里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要跟我父亲学手艺。”
子谋创新
今年20岁的吴晓东是吴水根的小儿子,与父亲和姐姐不同,他想用另外一条道路对传统文化和技艺进行传承。
“父亲有很好的手艺,但仅靠手工作坊似的生产,不仅辛苦效率还低”,吴晓东说,“有大订单时,父亲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干活,我看着特别心疼。”
于是,吴晓东在报考大学时毅然放弃了自己心仪的土木工程专业,选择了贵州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我们这里不缺文化,可以说是坐拥‘文化金山’,但怎么样才能把‘文化金山’换成真金白银?父辈用最原始的方法为我们打下基础,我们要做的是运用知识把它发展壮大。”
据了解,台江县目前银饰刺绣从业人员约2万人,银饰刺绣工艺品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已初步形成银饰刺绣加工经营销售一条街,为银饰刺绣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吴晓东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要将深山中这些精妙绝伦的传统技艺展现给世界,虽然自己刚上大二,但课堂上学到的很多东西可以用到实践中。
“我经常和父亲交流当地文化产业应如何发展,如何利用水路优势弥补山路艰险,如何做好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吴晓东说,“我们拥有先进的理念和开阔的眼界,一定能为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打开新局面。”
来源:新华网(记者 石新荣 李放)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