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华南地区>广西>本网专稿
黑衣壮房屋“变奏曲”——从干栏式房到石砖房
2011-09-15 13:58:17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传统的干栏式房屋一般分成三层。第一层即下层设有牛栏、猪栏等。栏里有粪池,粪池上盖横木或铺水泥板,供家人在上面大小便及掏粪。本地人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喂猪的盛器一般都是用石头来做。下层一般都设有门,俗称“门栏”供出入,有的人家在门框上挂着一把铁犁头,上书:“泰山石敢挡”,以为辟邪、驱鬼。

第二层一般由地面往上约2.5米左右,在底端一端设有楼梯,连接一二层。大部分用木楼梯,也有个别家建有石梯,楼梯直上阳台,阳台越宽2-3米,阳台用木条做成栏杆栏起,以保安全。阳台往里便是厅堂,厅堂右边辟开一角用做厨房。厅堂里头为神台,神台后设有一间卧室,左右开间两端则设卧房。卧房均用木板隔起。

第三层多在卧室上约2-3米高处扑上木板横条,便是一层,主要用做放置杂物。

“听爷爷说,过去的黑衣壮的祖先们因为战争原因,迁徙到这大山里,由于资源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现在我们这一辈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在家务农了,大部分读到初中毕业,就到广东,深圳,浙江打工去了。”21岁的何涛一边忙碌着盖着自家新房一边说。

“我初中毕业后就跟我舅舅去东莞了,一直跟着老板做文具批发的生意。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人盖起石砖房,我也把打工挣回来的2万块拿出来了,这些本来是留着娶老婆用的,不过家里老式的木架房已经破旧不堪了,再跟亲戚借了点钱,基本上能盖个两层石砖房。”何涛补充道。

在那坡县龙合乡共合村,尽管留守在村里的黑衣壮妇女们在服饰上依然保留着黑衣壮的传统,可越来越多石砖房的拔地而起却在告诉前来的游客,黑衣壮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变。正在盖自家新房的村民马桂清告诉记者,在黑衣壮聚居地区,有着“一家起房百家帮”之说,如果有人建新房,每天只要村里有威望的人在村头召唤,即可招揽到很多的村民前去帮工。

马桂清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在逐渐改变,房子也由原来的木架房改为石砖房。建房子的石料大都是从山里搬运而来的。我们建房都能就地取材。”

在龙合乡桂合村板劳屯马光德乔迁之喜的酒席上,马光德告诉我们:“过去我们住在老式的木栏房里一边在上面做饭,一边还要忍受下面猪、牛粪便的味道。08年我和老婆去梧州打工,挣了点钱,回来盖起了这三层石砖房,虽然没有装修,只是个土坯房,不过我每层楼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在一楼,还有客厅,孩子们都特别开心,说再也不担心晚上去厕所了。”

在那坡县黑衣壮主要聚居地之一的龙合乡共和村达后屯,82岁的梁阿婆告诉我们,这些年,屯里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了,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人在家照顾小孩。“现在儿子每个月都能给家里寄回两千多块钱,比原来在家务农挣钱多,前两年也把家里老式的干栏房改成了石砖房。”

“我家现在这个木栏房是从我爷爷那个时候就建的,至今已经80多年了。现在全寨就我们家还没有盖起石砖楼。虽然这三年在外面打工挣钱比较多,但是家里父母也老了,还是打算回来种树挣钱陪老人安度晚年。”

那坡县弄文屯的梁文斌说到。那坡县弄文屯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类似大天坑的山谷里,在福建做了三年建筑工的梁文斌说:“现在我们住在这里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如果遇到大暴雨,经常会淹没我们的农田。现在我们寨子里的人也逐渐搬到山外比较平坦的山区去居住。这些年,随着我们这一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慢慢在改变。你看很多我们的房屋结构,也跟城市的那些房子差不多了。”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记者 黄昭华)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