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熟练工人每天可以打磨600个茶叶夹
创业之初厂里只能生产这种茶叶夹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王建伟 文/图
核心提示
今年39岁的黄炳定,家住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光和村那降坡。上世纪90年代,黄炳定初中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在揭阳一家茶具厂学习雕刻技术。2008年底,他与同在一个厂打工的老乡一起回到家乡,向亲友借钱筹办了广西第一家茶具厂。由于资金有限,刚开始他只能购买他人用剩的边角废料,用于生产批发价1.8元一把的茶叶夹。经过6年打拼,如今,黄炳定的茶具产品不但行销全国,而且生产工人也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目前的62人。
艰辛创业
只生产茶叶夹
还屡遭退货
这是一把只有10多厘米长的茶叶夹,如果不是闪烁着红木特有的光泽,看上去就跟一把医用镊子差不多。1月29日中午,南宁市邕宁区广海茶具厂厂长黄炳定,就用这样一把茶叶夹,夹起一小撮茶叶放进茶壶后,淡淡地说:“这就是我们创业之初生产的产品。”
2008年年底,黄炳定回老家过春节。与往年不同,这回他决定过完年不走了,他要自己在家乡创业。“我在揭阳那家茶具厂干了5年,雕刻、打磨、喷漆……每一道工序都烂熟于胸,而且认识不少客户,除了资金,我已经具备单干的一切条件。”
办厂是件大事,一个人可做不来。于是,黄炳定找到几位一起在揭阳茶具厂打工的乡友,希望大家共同创业,大伙一听都非常支持。就这样,加上黄炳定的父母、兄弟,一个由8人组成的茶具厂挂牌成立了。
建厂之初,由于缺少资金,黄炳定的茶具厂只能生产茶叶夹。整块的木料买不起,他就购买家具厂丢弃的边角废料进行再利用。“可就是这样一个批发价1.8元1把的小东西,发给经销茶具的客户朋友也屡遭退货。”黄炳定苦笑道:“2009年年底一算总账,厂子不但没挣到钱,还亏了8万多元,大伙干了一整年,谁都没能拿到1分钱工资。”
屡遭退货
只因产品比别人的
厚了0.2毫米
通过经销商反馈回来的意见,黄炳定很快发现,自己生产的茶叶夹屡遭退货,是因为手感“太硬”。
原来,品茶在中国是一种儒雅的文化,喜欢喝茶的人对茶具通常都很挑剔,仅仅是一把茶叶夹,取茶叶时手感“硬”了点都难以接受。
黄炳定了解到,在我国,木制茶具以福建制造的最好,也最受欢迎。于是,他专程赶往福建的多个生产厂家取经学习,这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设备不够精密,茶叶夹的木片比别人生产的厚了0.2毫米。“0.2毫米,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但就是这么一丝丝差距,使用时手感就输给了同行。”黄炳定感慨道。
从福建回来之后,黄炳定严把质量关,每一把茶叶夹都要由他亲手试过,手感合适了才允许发货。而为了省钱,他还尝试就地取材,每看中一棵树,都直接与树的主人商谈价钱,然后砍伐回来作为生产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