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城市·深圳
已按“光明模式”设立4个新区
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
光明新区位于距离深圳市中心较为边远的西北部。其实早在2004年,深圳就以城市规划“全覆盖”的方式,将特区外260平方公里土地“城市化”,并在市民化成本分担、宅基地确权、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城镇化经验。据深圳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已经按光明模式设立了4个新区。
探索“渐进式”市民化模式
光明新区常住人口为49.64万,而户籍人口5.96万,仅占12%左右。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严重“倒挂”,这是深圳等珠三角大城市人口现状的缩影。
根据试点方案,光明新区将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综合打分、公开透明的外来务工人员具体入户标准,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逐步提高户籍人口比重。
同时光明新区还将以新版《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实施为契机,有序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申领居住证转为常住人口。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有机对接,梯度赋权,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探索高效的现代治理模式
作为深圳市设立的第一个功能新区,光明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大部制运行,区级直属行政机构较一般行政区减少三分之二,人员编制较同等规模行政区压缩三分之二,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基本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高效运作的格局。目前深圳已经按光明模式设立了4个新区。
按照试点方案,接下来光明新区将进一步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编制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和监管清单,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开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逐步撤销社区工作站,实施扁平化管理。强化末梢治理,构建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多方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体系。
探索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模式
绿色低碳是光明新区的核心发展理念,光明新区的绿色是全方位的绿色,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划、指标体系和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根据试点方案,下一步光明新区将重点建立完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体系和指标体系、绿色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光明新区生态补偿机制等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所有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国家一星级及以上绿建标准。
羊城晚记者 林世宁
试点城市·东莞
虎门长安撤镇设市将细化方案
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
为探索出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东莞将在虎门和长安“撤镇设市”,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市委书记徐建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公布的只是一个总体方案,“每一项工作还得有细化方案,比如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行政架构等,需要报省政府审定,由国务院审批。”徐建华透露,目前东莞有专门的课题组正在做更加细化的方案,市委市政府目前暂时没有动作。
为何要开展“撤镇设市”?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我们是按照有关程序报备。”袁宝成强调。
为何选择虎门和长安?袁宝成说,这两个镇的人口压力都较大,外来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虎门有100万人口,长安也近百万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还有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治安等,管理压力特别大。”
撤镇设市后将如何进行管理?《方案》明确,将建立起政府合理负担、企业依法负担、个人自愿负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机制。谈及市民化成本,袁宝成表示,如今东莞外来人口比例仍较大,将外来人口全部都变成户籍人口并不大可能,“财政的压力会较大,因此要从国家和省的层面来做顶层设计。”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袁宝成表示,最大的问题应当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问题,公办教育满足不了全体非户籍人口的需求。其次是医疗资源,他指出,目前东莞医疗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如果要求看优质医生,还得更加努力。那么,城镇化进程该由谁买单?袁宝成指出,成本测算每个镇的标准都不一样,将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逐渐做到均等化。而他也坦言,政府肯定要承担责任。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试点城市·惠州
居住证与户籍制度实现有效衔接
住房保障已试点以发放房租补助为主
10日,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市长麦教猛对羊城晚报表示,惠州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在试点“底线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安全网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
外来人口变成城市人,户籍问题如何解决?
麦教猛告诉记者,要全面放宽落户条件,惠州将制定《惠州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规定》,到2020 年实现不少于50万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入户城镇。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建立与居住年限挂钩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实现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制度有效衔接。
外来人口在城市里安家,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教育、医疗,外来人口如何享受同样的资源?
对此,麦教猛表示,教育方面,市外转移生源的校舍建设成本、生均公用经费、教职员工工资福利经费争取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市内转移生源校舍建设成本、生均公用经费、教职员工工资福利经费由市县财政负担。惠州将制定中小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民办学校。与此同时,惠州已经推广“教育券”制度,就是给外来务工子女发放“教育电子券”为他们上学提供资金帮助。
在城市里安新家,住房如何解决?养老有保障吗?
惠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将实现新转移异地务工人员应保尽保,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并建立基础养老金待遇正常调整机制,落实本市农民工和异地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
在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公租房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方面,该负责人表示,住房保障从以实物保障为主逐步转为以发放房租补助为主,惠州已经推行了这一政策的试点,就是让企业建设保障房,租金由市场制定,但是给予租赁房子的低收入人群按照人头补贴。这就是由“补砖头”转为“补人头”。